如何辨別老榆木家具的年代
如何分辨老榆木家具年代
老榆木大都取材于風化了上百年的老房梁,購買時,可以通過看其家具的木質(zhì)年輪數(shù)量多少來辨別其年代;
其次,老榆木質(zhì)地“凝固”,做成的家具表面是非常自然油亮的包漿色澤,而非后期加工很表面化的亮澤,年輪與年輪之間有一層暗黃色的膠質(zhì);
此外,沒有經(jīng)過打磨直接取材的老榆木家具通常表面的自然紋理較深。
由于明清家具在紋飾方面或沿襲傳統(tǒng),或刻意仿造,極難斷代。因此,可選擇參照物對比斷代。在參照對比時,宜采用題材相同或接近的加以對比,這樣就比較容易判斷年代。參照物可以是玉器、瓷器、剔紅漆器等工藝品上的花紋,尤其是明清建筑物上的裝飾紋樣,往往與家具裝飾花紋在材質(zhì)、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更多的相通之處。
依據(jù)家具某些構件特征來判別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也是可以借鑒的。如明代官帽椅的靠背,基本光素無紋。清代官帽椅的靠背,多為雕花板,素板罕見。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腳棖都用直棖,而清中期以后管腳棖常用羅鍋棖。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圓角居多,側腳收分明顯,以各種流暢的線條裝飾為主,不重雕刻。清代,這類圓角柜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方角柜,下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中期以后基本無側腳。
當然也有一些款式的家具流行于兩個朝代,如在明清兩代均流行的坐墩,有經(jīng)驗或細心的朋友也能從造型中看到它們誰姓“明”,誰姓實木家具“清”了。明代坐墩多胖而矮,清代的多瘦而高。此外,從桌、椅的腿足粗細也能判別它們的年代,但看到一件家具有腿足較為纖細的特征,基本上可以歸屬明代;而看到一件家具腿足不計用料,造型碩大的話,我們一般可以把它歸屬于清代的家具。
回紋也是中國古代常見的裝飾紋樣,家具上回紋的出現(xiàn)是在清代以后,特別是乾隆時期,這一時期的家具多在桌案椅凳的腿足端雕飾回紋馬蹄圖案。總之,題材豐富多彩是清式家具紋飾圖案的特點之一。清雍正以后,模仿西紋樣的風氣大盛,特別是清代廣式家具,出現(xiàn)了中西結合式家具,即以中國傳統(tǒng)做法,而雕刻西式紋樣,通常是一種形似牡丹的花紋,也有稱西番蓮紋。
老榆木家具與紅木家具的區(qū)別
紅木家具
紅木家具(英文學名:Mahogany furniture)始于明朝。其外觀形體簡樸對稱,天然材色和紋理宜人。紅木主要采用中國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tǒng)工藝,德國學者 G·Ecke在《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中總結加工紅木家具的三條基本法則是: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所以紅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藝中明顯的民族性是對許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稱紅木家具為人文家具、藝術家具。
另外紅木家具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老榆木家具
老榆木的家具俗稱榆木落梁,就是從多年的老房子里拆下來的榆木大梁,因為年歲多了,已經(jīng)干透,所以不易變形,而且榆木的木質(zhì)很好,只要能當材使用的都被留了下來。用來老料新作,制作成各式各樣的明清古典家具。還有明清流傳下來的老榆木的家具,價值不菲。其收藏和使用價值是很高。
另外老榆木家具相對而言比較實用,耐用!
濰坊榆木閣老榆木家具是一家集設計,制作,銷售于一體的古典家具及田園風格原生態(tài)老榆木家具的企業(yè)。老榆木家具是取材于上百年老榆木梁及老門板,采用傳統(tǒng)榫卯結構,傳統(tǒng)上漆工藝老料新做,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完美結合而成。
在家庭裝修過程中,地板的選擇不容出錯,因為更換起來實在是太麻煩了。那么面對形形色色、不同風格的地板,消費者應該怎樣選擇呢?當然,自己喜歡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如何與墻面、松木家具進行配搭才最和諧,還是有章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