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施壓” 衣柜經銷商成了“弱勢群體”
如今,在家具廠家、賣場等多方施壓的背景下,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經銷商已經成為了“弱勢群體”。衣柜經銷商也不例外。然而,做任何生意都會面臨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倘若就此半途而廢,顯然不是最佳辦法。對于衣柜經銷商來說,應該積極尋求出路,傳播“正能量”。
衣柜經銷商成了“弱勢群體”
據了解,目前經銷商面對的壓力,大體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生產廠,經常通過威逼利誘,給經銷商壓銷量擔子,上開店指標;二是大賣場,經常以“成本增加”為由提高賣場租金,令經銷商不堪重負,欲干不能,欲罷不忍;三是自己,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如遭到電商等多元模式的沖擊,不知所措,感到運營多年,卻不會“賣衣柜”了,一切似乎都要重來。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衣柜等家具經銷商儼然成為了“弱勢群體”。
積極尋求出路才是“正能量”
將生意進行到底是其生存的底線,作為衣柜經銷商,在爭取權益的同時,采取求新求變的“活法”,才是“正能量”。首先,衣柜經銷商可以向公司獻言獻策,讓他們了解團隊的重要性。某家具品牌老總表示,所謂“團隊運營”,就是將老板的壓力分解為團隊的共同責任,集團隊智慧,攻艱克難,活在當前。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通過建立“數據模塊”和日日更新,研析市場及產品銷售態(tài)勢、調整營銷戰(zhàn)略、印證產品價格、調整庫存量值、確定物流周期、下達銷售指標等,改過去的人工分析、經驗感覺為數據研判,使研判和應變更有依據,更為合理,人力、財力浪費驟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潛在的利潤,逐漸浮出水面,實實在在收獲賬中。“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盡管都是薄利,但在重利難求之際,不虧就是賺,何況還獲得了維持運營的收益,已經十分難得了。”該老總感慨到。
其次,精細核算,小錢大賺。一位經銷商代理衣柜品牌多年,去年以來,在同期開店的同行面臨經營壓力之際,他又開了兩家店。為何“逆市拓展”的經驗時,他說,好多同行有賣場“高租金”、挺不過負擔壓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更有對經營中的隱性“燒錢”損失,估計不到或缺乏核算的成分,這是對經銷商生存智慧的考量。據他介紹,經銷商的隱性“燒錢”損失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物流。二是貨損。三是倉儲。如此一筆“小錢”算下來,隱性成本被逐漸降低,利潤從管理、貨流、倉儲等環(huán)節(jié)中“擠”出來,在賺錢難的當下,真可謂是一筆“大賺”之賬。
最后,渠道下沉,穩(wěn)中求進。目前,一二線大城市成為衣柜品牌的競爭高地,品牌蜂擁而來的結果是,經銷商失去經營信心。但對市場充滿信心的經銷商,采取的“活法”是:變!某經銷商在大城市大賣場開店多年,頗為老練沉穩(wěn)。兩年前,他敏銳地感到省城和一二線城市,一般衣柜品牌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小,是到了“下鄉(xiāng)”的時候了。他果斷“戰(zhàn)略性撤退”,瞄準“國家城鎮(zhèn)化建設”,及“億萬農民進城”的政策性市場變化,攜某知名衣柜品牌,“兵發(fā)三四線”,在幾家地、縣級市場開店經營。由于他經驗豐富,推廣有力,經銷的產品質量、環(huán)保方面適合三四級市場消費群體的需求,銷路十分看好。
壓力是有的,但出路也是有的,衣柜經銷商只有積極尋求出路,不斷求變,才能使自身獲得更持久地發(fā)展。
在這萬物皆在變的時代,衣柜企業(yè)洞悉并把握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將成為企業(yè)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崛起、影視市場的火熱,結合互聯網打造體驗店+電商的模式、提升產品價值、借助影視節(jié)目進行品牌推廣將成為衣柜企業(yè)轉型的三大突破口。
探索體驗店+電商模式
互聯網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同樣改變著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衣柜行業(yè)作為與房地產緊密相關的行業(yè)面臨著嚴峻的形勢,轉型已然勢在必行。行業(yè)內大的零售商如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等,紛紛放慢了開新店的節(jié)奏,或結合互聯網靠電商。面對挑戰(zhàn),越來越多的衣柜企業(yè)開始結合互聯網組建線下的體驗店+電商模式,將線下的實體店面轉變?yōu)楫a品展示和消費體驗的場所。
積極提高衣柜產品價值
隨著行業(yè)競爭的加劇,近兩年衣柜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不再喜歡千篇一律的商品,開始看重設計和文化,注重服務和體驗。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的提高、生活品質的提升,選擇衣柜時不再是簡單地以價格為取向,而是會選擇真材實料,使用年限長,品牌有保障,附加值高的產品。其中產品附加值包括品牌附加值、設計附加值、功能附加值、服務附加值、文化附加值等。這顯然要求衣柜企業(yè)在產品價值上實現轉型升級。
影視市場或成新方向
當下,電視銀幕上,綜藝節(jié)目、影視節(jié)目橫行,人們似乎一夜之間發(fā)現了幽默的魅力。衣柜企業(yè)倘若跨行業(yè)在影視方面的投資也算是轉型的一次創(chuàng)新和嘗試。的確,有專家表示,“中國當下的影視場以收視率和票房稱王,就連綜藝節(jié)目改編的大電影都能賺到滿缽滿。影視市場不過是人人都想分的一杯羹。”對于傳統(tǒng)的衣柜企業(yè)來說,這也是一個新方向。
時代永遠在不停的變化,衣柜企業(yè)要發(fā)展,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立足市場,推進國際化市場拓寬。結合互聯網趨勢在當下是明智的選擇。同時衣柜企業(yè)在產品設計、品牌推廣上也應該打破傳統(tǒng),這樣,才能實現新的發(fā)展。
瑞士洛桑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Damien Ludi和Colin Peillex 設計了一款名為“搖椅編織(rocking knit)”的椅子,當你坐在椅子上搖來搖去的時候,搖椅上方的機械系統(tǒng)可以利用你的搖動編織毛線,日積月累,你就可以得到一頂帽子。兩位設計師通過這個搖椅編織機器將傳統(tǒng)產品的制造過程進行了分解,以一種類似慢鏡頭的方式讓人們了解一件產品是如何煉成的。另一方面,這種搖椅編織出來的帽子也算是一種時間和經歷的積累,不讓歲月白白溜走,而是雁過拔毛,留下點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