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降低甲醛釋放量物質 環(huán)保家具不是夢
據德國最新消息:德國Wilhelm-Klauditz-Institut(WKI)Fraunhofer木材研究所和Fraunhofer硅酸鹽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發(fā)現使用改良后的硅酸鹽可以吸附甲醛,這是一種可以將刨花板中有害物質釋放量減少40%的方法。
研究人員稱,這種硅酸鹽屬于鋁硅酸鹽,其擁有一種多孔結構,內表面面積非常大,正是由于其這些特點,所以其可以起到像分子篩一樣的作用,能夠有效地“吃掉”甲醛。
Fraunhofer硅酸鹽研究所的項目經理KatrinBokelmann介紹說:“目前我們已經將硅酸鹽用作刨花板的一種填充材料,在木質材料中使用硅酸鹽吸附污染物,這是一種全新的創(chuàng)意。”
如果Fraunhofer研究所的理念在商業(yè)上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其就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的工廠生產,對于木材產品的生產商和使用者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
自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甲醛特別是尿素甲醛一直是在刨花板、中纖板和膠合板生產中使用的樹脂和膠水的主要成分。在這幾十年中,在減少甲醛的釋放量方面,板材生產商和膠水生產商都有很大的改進。但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介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署(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簡稱IARC)已經認定甲醛為致癌物質。
IARC的認定已經幫助加利福尼亞空氣資源委員會(CaliforniaAirResourcesBoard)和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規(guī)范了有關燃料方面具體事項。
WKI的項目經理JanGunschera說,“通過我們的短期實驗和一個月的長期實驗都證明了這種硅酸鹽能讓板材甲醛的釋放量減少40%。換句話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檢測我們居室內的空氣質量。我們的實驗顯示這種物質也能降低室內污染物的水平。研究人員還強調實驗顯示人工硅酸鹽不會對復合木制板材的特性產生任何負面影響。
這種新技術已經申請了專利。研究人員表示,改良后的硅酸鹽用在家具、天花板和其他木制產品中不僅可以大大降低甲醛的釋放量,而且也可以降低室內其他醛類物質的含量。
“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未來五年開工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項目,使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根據中央的要求,2011年全國要開工建設保障房1000萬套,這將意味著有更多的普通人能夠在大城市中“居者有其室”。隨著高科技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安全、舒適、便利的生活環(huán)境成為人們所推出的住宅環(huán)境,智能家居系統(tǒng)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輕松、有序、高效的現代生活環(huán)境,因此已經成為房地產商追逐的熱點。有媒體指出:“在未來,沒有智能家居系統(tǒng)的住宅將像今天不能上網的住宅那樣不合潮流?!?/P>
智能建筑是智能家居發(fā)展的基礎,很多開發(fā)商表示在建設小區(qū)時會充分考慮到建筑智能化的理念,這不僅能為后續(xù)市場提供硬性條件,也能成為其賣點和增長點。在智能建筑的規(guī)劃和設計中主要是以建筑物為平臺,強調智能化系統(tǒng)設計與建筑結構的配合和協(xié)調,如:綜合布線系統(tǒng)、火災報警系統(tǒng)、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等,在技術應用方面主要涉及監(jiān)控技術應用、自動化技術應用等。樓宇對講系統(tǒng)是智能建筑的重要構成部分,樓宇對講系統(tǒng)作為保障居住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成為開發(fā)商關注的熱點。
所有的住宅小區(qū)都有戶集中,容量大,統(tǒng)一保安管理的特點,就保障性住房的住戶而言,除了都屬于中低收入家庭,小區(qū)安防系統(tǒng)必須滿足"安全可靠、經濟有效、集中管理"的要求。雖然目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安防系統(tǒng),但是真正符合小區(qū)特點、適合小區(qū)使用的產品并不多。樓宇作為這樣的產品,具有連線少、戶戶隔離不怕短路、戶內不用供電、待機狀態(tài)不耗電、不用專用視頻線、穩(wěn)定性高、性能可靠、維護方便等特點,作為小區(qū)的公共設施,它承擔著保障小區(qū)公共安全和為居民提供方便的雙重責任。樓宇對講系統(tǒng)在國內的發(fā)展雖然時間不長,但由于其市場前景看好,時至今日,生產廠商已猛增至250家左右。樓宇對講與電視監(jiān)控、防盜報警、門禁管理、智能停車場等共同組成了安防產業(yè),從最初的普通對講到如今的黑白可視對講和彩色可視對講,樓宇對講市場呈多元化和綜合化趨勢發(fā)展,與偵煙感知器、瓦斯偵測器、防盜報警器、紅外、門磁探頭等結合,從而發(fā)揮防盜、報警、緊急求助等綜合功能。
房地產商作為樓宇對講市場的上游客戶,二者很有默契地在市場中形成戰(zhàn)略合作的關系,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讓房地產市場風起云涌,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智能建筑的概念無疑是競爭中的亮點之一。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相對國外發(fā)達國家來說人民住房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發(fā)展?jié)摿薮?,目前,國內地智能建筑市場相對比較成熟,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相應帶動了樓宇對講產品市場的快速發(fā)展。
近日,一本以中國唯一一座蒙古族家具博物館藏品為研究對象的專著《蒙古族家具》出版發(fā)行,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蒙古族文化愛好者走進這座專題博物館,了解蒙古族家具的變遷。
這座以蒙古族家具為主要藏品的博物館,坐落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的烏海市,占地約600 0平方米,總投資1700萬元,于近期面向公眾開放。館內收藏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近代蒙古族家具和飾品930余件,公開展出274件,展品多數為清末民初的蒙古族木質家具。
館內設有“史海鉤沉”“民俗奇葩”“藝苑擷珍”和“文化交流”4個單元,展示的蒙古族傳統(tǒng)家具精品包括桌案類、貯藏類、坐臥類和架具類4種,主要有衣柜、板箱、方桌、轎子、佛教祭祀用的供桌、飲食器皿、捕獵工具和蒙古族貴族頭飾等。
蒙古族家具博物館館長李京波表示,希望通過設立蒙古族家具博物館,把一些經典的蒙古族木制家具保存下來,以保護這個民族的特色文化。
“蒙古族木制家具的固有特性導致它們不易保存?!崩罹┎ㄕf,由于制作家具的材料多為北方常見木材,如榆木、楊木、松木等,所以人們更新家具的周期短,收藏者很難見到年代久遠的家具。
另外,蒙古族木制家具便于拆卸、組合的卯榫結構,與蒙古族曾經的游牧生活相適應,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組合、拆卸對家具損耗過大,減少了家具的使用壽命,從而導致清朝以前的蒙古族家具很難保存到現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和蒙古族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這些古樸精美的蒙古族家具已漸漸從牧人家中消失?!懊晒抛寮揖卟┪镳^的建成,使見證了草原文化物質形態(tài)成長過程的家具和飾品在館內永久收藏,它們將成為蒙古族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崩罹┎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