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將超2500億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由硬件(智能家電、智能硬件、安防控制設備、家具等)、軟件系統(tǒng)、云計算平臺構成的一個家居生態(tài)圈,實現(xiàn)人遠程控制設備、設備間互聯(lián)互通、設備自我學習等功能,并通過收集、分析用戶行為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生活服務,使家居生活安全、舒適、節(jié)能、高效、便捷。
自從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1984年在美國出現(xiàn)后,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先后提出了各種智能家居的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等國都有廣泛應用。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為520億美元。
智能家居的概念傳入中國已有近三十年的時間了,國內的一些廠商也于2003年左右進入智能家居行業(yè),并且陸續(xù)有一些智能家居系統(tǒng)推向市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fā)展,人們對家居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家居舒適化、安全化,家居生活舒適化、智能化,對智能家居系統(tǒng)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達到304億元,同比增長37.56%。中商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2016-202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指出:未來隨著物聯(lián)網技術的更加完善和普及,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市場上不斷增多的智能家居硬件產品,以及在消費市場中的日漸普及,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在2016年將出現(xiàn)明顯增長。至2017年,隨著主要的智能家居系統(tǒng)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下游設備廠商完善,智能家居產品被消費級市場接受,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2500億元。
圖表 2016-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預測表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yè)研究院
“禁止電動車、摩托車?那我的快遞怎么辦?中午的外賣誰給送?”
這恐怕是本周網友們最為擔憂的問題。因為就在近期,深圳開啟了一場嚴格的“禁摩限電”整治活動;醞釀1年多的《廣州市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管理條例(草案)》在3月29日被提交給當地人大審議,擬對電動車等非機動車、摩托車實施“五禁”;北京也出臺規(guī)定,將在4月11日起禁止電動車在10條主要大街通行。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現(xiàn)如今快遞和外賣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電動車、三輪車正是完成送貨上門“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式。于是,網絡上對“禁摩限電”討論、質疑就這樣產生了。熱點形成的背后,是繞不開的民生話題,反映的也正是城市管理的難題。
各種演繹版本花樣百出
事態(tài)的發(fā)酵,緣起于那一場轟轟烈烈的“禁摩限電”整治活動。
2016年是深圳的“城市管理治理年”,因此全市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法治通城2016”行動,而“禁摩限電”正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自3月21日開展整頓行動10天以來,深圳各單位共查扣電動車17975輛、拘留874人(拘留無證670人、非法拉客擾亂公共場所秩序196人、暴力抗法8人)、采集非法拉客人員771人次。
不過,事態(tài)在網絡上的呈現(xiàn)并非只是這一組簡潔的數字,更多發(fā)生的、沒發(fā)生的、主觀臆測的場景描述不斷見諸于各種媒介平臺,讓事件充滿了矛盾與沖突。大眾目光的落腳點,也更多地集中于快遞車輛的查處。
比如一些網友則講述自己“遇到”或聽說的情況:有的快遞說要等交警下班之后才開始收派件,有的則稱有近千名快遞員準備辭職——畢竟,車被扣貨被扣之后,快遞員是要自己賠錢的,如果加上拘留,就更加入不敷出了。
針對網上各種猜測的內容和不實說法,4月5日,深圳警方召開了新聞通氣會,就一些媒體和民眾關心的問題做一個公開回應和解釋。[NextPage]
比如針對民眾關心的查扣快遞車輛的問題,深圳警方表示各交警大隊查扣的快遞行業(yè)備案電動自行車共計29輛,占查處總數的0.16%,這部分車輛被查扣的原因,均為涉及相應道路交通違法(如進入機動車道、逆向等);共查扣快遞行業(yè)的電動三輪車33輛,這部分電動三輪車均屬非法拼裝、改裝的電動三輪車。此次禁摩限電針對的是非法從事拉客、違法違規(guī)駕駛機動三輪車上路,并非針對快遞業(yè)。
此外,關于網傳“50名快遞員被拘留、800余輛快遞車輛被查扣”的說法,深圳警方予以澄清:從3月21日至4月5日,被拘留的快遞企業(yè)人員19人,經核實,共有16人有系統(tǒng)記錄;關于網傳深圳快遞出現(xiàn)離職潮的問題,深圳警方與快遞主管部門和行業(yè)協(xié)會聯(lián)系溝通后作出了進一步說明。
眾說紛紜網友各執(zhí)一詞
盡管深圳警方對“禁摩限電”的一些誤解和謠傳作了澄清,但各方對這一事件的討論并沒有結束。究竟該不該“禁摩限電”,怎樣“禁摩限電”,網友們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
贊成者之所以贊成,理由的核心就是“安全”。
據了解,2015年全年,深圳市共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1150宗,同比下降3.5%;死亡431人,同比下降6.1%,實現(xiàn)了事故總數和死亡人數的雙下降,但涉摩涉電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41人,同比上升27.66%。
一位匿名網友表示,自己在人行道上行走或到十字路口拐彎時,經常會遇到電動車或三輪車迎面直沖而來,或者是擦肩而過,那種略帶沖撞的速度感很容易讓人擔心會受到傷害。“其中有不少就是送餐或送快遞用的電動車,因為總是要趕時間,所以派件員、送餐員都騎得很快。”
另一位從事一線執(zhí)法工作的交警則留言,非機動車違法非常普遍,主要包括路口闖紅燈、路段內逆行、隨意橫穿馬路、占用機動車道行駛等。“違法數量太大,執(zhí)法的時候常常掛一漏萬,而且騎車人對交警執(zhí)法往往不配合,執(zhí)法時耗費的時間特別長。但實際上我們還有別的工作,很難拿出大量時間專門針對騎車人進行執(zhí)法。”[NextPage]
而反對者之所以反對,理由則是“權利”和“便利”。
有網友留言表示,從自由出行權的角度來說,公民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使用交通工具出行。國家現(xiàn)行的《道路交通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于機動車的管理,只要符合準予登記的各種條件,就應該辦理登記手續(xù)實行牌照管理制度;
而從電動車的角度來說,國家現(xiàn)行的標準制訂于上世紀90年代,因此對電動車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也沒有明確界定。
換句話說,即使有30%的交通事故是這些車輛造成,也不應該被取消上路的資格。否則汽車也有很高的交通事故率,為什么就不被禁止上路呢?
同樣,摩托車、電動車也關系到大家的生活是否方便。一些網友討論到,現(xiàn)在年輕人大多都有網上購物和外賣點餐經歷,它甚至已融入生活。如果沒有了電動三輪車、摩托車這些交通工具,那么外賣和快遞又怎么及時送到手上呢?
“聽說去年呼和浩特就嚴查過一次電動三輪車,結果有快遞員在市區(qū)騎著馬送起了快遞。今年在鄭州也有過快遞員因騎電動三輪車被交警扣留的事情,于是他們只好拉板車來送貨。這樣的行為似乎更荒唐。”
規(guī)范管理豈能一禁了之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強調,抓城市工作,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務這個重點,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就城市是不是應該“禁摩限電”來說,同樣離不開服務思維,避免粗放式的“一刀切”政策,讓政策細化、規(guī)范,更加順應民心。關鍵是中央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標準與條例要跟得上時代和管理的步伐。
首先,是不是所有的摩托車與電動車都應該被禁?是不是可以用“特許備案”的方式對部分行業(yè)的使用車輛進行“個別管理”?[NextPage]
比如有網友提到,用于快遞、郵政、外賣等方面的車輛可否獲得特殊許可,在品牌、速度、馬達功率、行駛區(qū)域、駕駛人資格、承載量等方面進行規(guī)定,讓駕駛者能夠依規(guī)行駛,從而也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試想,如果所有的電動車都跟汽車一樣有牌照、駕駛之前要像機動車一樣考駕照學交規(guī)、上路有監(jiān)控、違規(guī)了一樣扣分罰款,這些車輛就不像現(xiàn)在一樣無所忌憚了。拿出管理酒駕的方式管理這些,恐怕效果就會不一樣。
事實上,深圳在具體規(guī)定執(zhí)行過程中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自2012年開始,深圳就對郵政、快遞等行業(yè)以及運送桶裝飲用水、瓶裝燃氣等單位所使用的電動自行車實行備案制,經統(tǒng)一載物托架和車身顏色。納入管理,允許上路行駛、不限行。
據統(tǒng)計,目前深圳備案的摩托車、電動車車輛達到4.3萬輛,其中快遞業(yè)近1.8萬輛,占所有行業(yè)總數的41%,行業(yè)配額最多。針對近期快遞行業(yè)協(xié)會的訴求,深圳在落實增加5000輛備案電動自行車的配額,后續(xù)會充分考慮行業(yè)、企業(yè)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協(xié)調增加配額。
同時,2014年國家郵政局曾發(fā)布《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明確其車型、尺寸、車速等多項指標,但并非強制性措施。而新標準也正在醞釀中,預計有可能將增強對快遞電動車投入使用的約束力。
其次,摩托車、電動車的高事故率是否可以通過綜合途徑來解決,而不是讓問題全部由車主買單?例如很多城市的道路缺少非機動車道,如果電動車要上路,大部分時間要么和機動車在一起,要么占用人行道,這自然容易造成交通混亂。假設能合理規(guī)劃道路,那么摩托車與電動車的運行可能會變得更加有序。
此外,也有網友指出,如果擔心電動車電池造成污染,那么應該從源頭上修訂標準、約束生產商;如果擔心車輛出現(xiàn)亂停靠、占道的行為,是否可以專門開辟一個區(qū)域,定時停放快遞車輛,同時為部分社區(qū)安置快遞存儲柜等。
總而言之,有了問題,我們都希望去解決。但解決的方式,還是要講求“宜疏不宜堵”,學會“十個手指彈琴”、“精準調控”。為了居民安全而便利的生活,我們有關部門要有管得了摩的、當然也要送得出快遞的能力。
在家居消費市場中,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并傾向于定制家具。定制家具潮流自2000年在國內家具市場興起以來,隨著居民消費特征向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轉變,這類市場至今仍保持著“年輕化”的姿態(tài)。據調查顯示,有超過40%的人比較了解定制家具,超過50%的消費者對定制家具略有耳聞。
兩個臥室的衣柜、次臥榻榻米、客廳的鞋柜、孩子的書桌,還有陽臺飄窗,這些家具都是定制的,不僅節(jié)省了很大一部分裝修開支,也免去了勞心費力的苦。前期我只跟設計師簡單地說了自己想要哪些家具、風格還有布局,從溝通到后期安裝,整個過程特別省心、快捷。”楊女士介紹起自家的定制家具時,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底,楊女士拿到了自己的新房鑰匙。因是精裝房,所以只需簡單調整一下,再添置幾件家具就能在春節(jié)后住進去。然而,為了選擇幾件既稱心如意,價格又合適的家具,她沒少跑賣場和實體店。但是經過對價格、風格搭配、空間節(jié)省量等因素的比較,楊女士最終選擇了定制家具。
其實,與楊女士一樣,在家居消費市場中,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并傾向于定制家具。定制家具潮流自2000年在國內家具市場興起以來,隨著居民消費特征向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轉變,這類市場至今仍保持著“年輕化”的姿態(tài)。據調查顯示,有超過40%的人比較了解定制家具,超過50%的消費者對定制家具略有耳聞。[NextPage]
家具品牌紛紛挑戰(zhàn)定制
2015年12月24日,百強家具首家全屋定制店在北京東四環(huán)正式亮相, 2016年百強還將增加在全國的全屋定制店面覆蓋率。推出全屋定制業(yè)務近三年的歐派,近期也放出消息:2016年將著重發(fā)力高端全屋定制,并將在北京開出三家單獨的“高端全屋定制”店面。在定制家具圈中,索菲亞、尚品宅配、飛美家具等,都算是“叫座”的品牌了,近兩年也紛紛轉變市場策略,開啟定制模式。
某家具定制品牌介紹:“調研中發(fā)現(xiàn),在‘審美’先行的消費趨勢下,先看家具再定家裝,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把‘高端全屋定制’專賣店開在家具館,可以和建材館的櫥柜、衣柜專賣店在區(qū)域上分散開來,進行相互補充。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消費者,搶占裝修先機。”
可見,無論是對原有定制的升級,還是搶占市場先機,企業(yè)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市場脈搏,改變生產經營策略,無非是希望不再一味地沿著一條老路走到黑,只有打破陳舊思維模式,才能不斷有新的生機。
定制家具前景預期如何
相對于傳統(tǒng)成品家具在設計上的大眾化,個性化的設計在定制家具中起著核心作用。因此,要想在定制家具產業(yè)中獨樹一幟,就需花大量精力和財力去打造一支更專業(yè)的設計師團隊,這對于企業(yè)而言也是一種挑戰(zhàn)。
業(yè)內人士指出:企業(yè)已有的優(yōu)勢未來不見得就是優(yōu)勢,定制發(fā)生變化以后原有的標準化產品被定制化產品吃掉一部分市場份額。如果企業(yè)不將新技術融入進來,不培養(yǎng)精致、專業(yè)的設計力量,不思考創(chuàng)新之路,怎么滿足消費者更個性的需求?
雖然定制家具的發(fā)展還尚處初始探索階段,但隨著人們對家居裝修的認識更加深入,以及“輕裝修重裝飾”的發(fā)展趨勢,定制家具或將成為未來的消費熱點,而成品家具也會有更高的突破。當一個特定的市場中囤積的東西過剩,消費人群已需求疲勞,必然就有企業(yè)另辟蹊徑,開辟更有審美、品質和銷路的產品。因此,未來的家具市場,或許不僅只是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平分“天下”,新的產品和服務還有待開發(fā)、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