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員工需要的十項新技能
1.計算思維隨著我們掌握的數(shù)據(jù)量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將有更多的工作崗位要求員工具備計算思維,以理解信息的含義。模擬技術將成為未來員工的核心專長之一。在未來的招聘中,公司將看重應聘者的統(tǒng)計分析和量化推理等技能。
2.設計思維在計算的世界里,成本越來越低的傳感器、通信工具和處理能力將帶來新的機遇,讓我們可以采取更便于發(fā)揮設計能力的工作方式。我們將能規(guī)劃自身的工作環(huán)境,使之有利于獲得我們感興趣的結果。未來的職場人士必須善于識別不同工作所需的思維方式,并根據(jù)工作環(huán)境做相應調整,以提高完成任務的能力。
3.認知負荷管理未來的世界將被多種格式、來自多種設備的信息流所充斥,因此認知負荷的問題也將越來越嚴重。組織和員工只有學會過濾信息和全神貫注于重要的事情,才能把大量涌入的數(shù)據(jù)轉化為自身優(yōu)勢。
4. 新媒體素養(yǎng)用戶生成內容的自媒體,包括視頻、博客、播客,將在未來十年的職場中充分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各種擺脫了PPT等靜態(tài)幻燈片模式的溝通工具將變得司空見慣,這就要求員工提高相應技能,以便使用這些新工具來制作內容。
5.跨學科能力未來十年員工最好要擁有T形的能力結構,即他們至少要專精于一個領域,同時又具備更多學科領域的通識。這要求他們具備旺盛的求知欲,擁有在正規(guī)教育階段結束后不斷學習的愿望。
6.意義建構能力隨著智能機器接管機械化的日常生產和服務工作,那些機器不擅長的領域將更需要人類技能。這些技能要求更高層次的思維能力,靠機器編碼是無法做到的。我們把這稱為“意義建構”。
7.社交智能情感的復雜性絕不亞于意義建構,或許更加復雜。擁有社交智能的員工,能對周圍人的情感做出評估,從而相應調整自己的用詞、姿態(tài)和語調。
8.新思維和適應性思維能力受例行工作的自動化趨勢以及全球性離岸外包大潮的影響,中等技能要求的工作崗位求職機會呈下降之勢,工作機會越來越集中于高技能、高薪酬的專業(yè)性、技術性崗位和管理崗位,以及低技術、低薪酬的職位,如餐飲服務和個人護理等領域。高端工作主要是抽象任務,低端工作則是手工任務。因此,無論你是精心擬撰一條足以服人的法律論據(jù),還是巧手創(chuàng)制一道新菜式,都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和適應能力。
9.跨文化溝通能力在全球真正互聯(lián)互通的世界里,企業(yè)將根據(jù)員工擁有的技能,將他們派遣到多個工作地點。他們需要有能力在任何環(huán)境下正常開展工作。這要求員工具備一些特定的技能,如語言能力,同時也需要員工具備適應力,能夠應對形勢的變化。此外,越來越多的組織將多元化視為一種創(chuàng)新驅動力。
10.虛擬協(xié)作技能新興技術手段把世界聯(lián)為一體,讓遠隔千里的人們可以更方便地協(xié)同工作、分享各自的想法,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虛擬工作環(huán)境也需要人們擁有一套新能力。虛擬團隊的領導者需要制定策略,團結和激勵分散在不同地點的團隊成員。
掌握上述新技能,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yè)來說,都有重要意義。
@小桌子是設計師 Mark Caneso 根據(jù) at 符號的造型設計而來的一款家具,邊桌整體采用樺木制作而成,巧妙的外觀造型不但可以用來放手機啊、杯具之類的,還能夠放上幾本書籍和雜志在里邊,方便又實用。
順德家具網(wǎng) 文/黃捷:在2013年9月份的廣州家具展上,隨處可見“禁止拍照”、“拒絕攝影”等字樣,筆者也親身遇到好幾次被展位保安遮擋鏡頭,并被請出展位。在一家專業(yè)生產辦公家具的企業(yè)展位外,還看到一位銷售員公然搶奪攝影者的手機,憤怒地呵斥其要求刪除照片,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打著“100%中國設計”旗號的產品很受歡迎
幾乎每一個展位,每一位銷售員,都對相機、攝像機和手機流露出警惕和厭惡的目光,一看到有人拍照,就擺出一副“誓死捍衛(wèi)領土”的姿勢。
究竟是什么導致參展商那么重視自己的產品有否被拍呢?堪比明星看到狗仔隊般的痛恨。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拍攝者不惜丟下面子,忍受被辱罵的風險,冒險去拍展位的產品呢?除了媒體以外,還會有什么人會對別人家的產品如此饑渴?
推銷員一看到有人舉起相機,馬上警告“禁止拍照”
抄襲山寨成風
很多中小型企業(yè)負責產品設計的團隊,都熱衷到家具展上“取經(jīng)”,特別是到國外的知名展會,一到展會立馬尋找新款有特色的產品,再偷偷地拍幾個鏡頭,回到廠里立馬進行“山寨”。即使能做出七八分像,也照樣好賣。有些企業(yè)甚至不惜狠下成本,采購一兩件家具回去作樣板,然后把它分支拆解,再做些小改變,就當成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產品,部分還能以高檔貨姿態(tài)出售。
由此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廣州家具展的參展商們那么害怕被拍照了,被拍,就意味著將來會被“山寨”。
原創(chuàng)難以維權
而更無奈的是,目前我國對于家具的保護政策是很薄弱的。
據(jù)了解,判定一個產品是否抄襲,僅限于產品的外觀,而且外觀必須具有80%以上的相似度,才能被真正確認為抄襲或仿造,除此之外并無詳細規(guī)定。如此寬松的政策,對原創(chuàng)者來說真的百害而無一利,即使真的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也將是一個“無底洞”,往往一場官司打下來,不僅勞民傷財,還落得個無疾而終。
消費者不重視原創(chuàng)
導致山寨設計橫行的禍首,很大程度就是消費者對原創(chuàng)設計的不重視。對于一個需要購買家具的家庭來說,根本不會在意那件家具是否原創(chuàng),大多數(shù)人只會關心家具的材質、價格、外形等,即使明知道是山寨的產品,但只要坐得舒適,價格合理,也會照買不誤。
如此一來,山寨產品以其價格低廉反而搶占了市場地位,原創(chuàng)的基于設計和開發(fā)的成本,導致價格高昂,反而賣不出了。
筆者認為,真正能解決山寨問題的,唯有降低維權成本,簡化維權程序,同時提高侵權的處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抄襲,讓抄襲者即使拍照了,也不敢仿做。
展會現(xiàn)場禁止拍照,對于商家來說確實是保護自己產品的最直接的手段,一方面能避免自己的產品被抄襲,另一方面也能巧妙地告訴購買者:“我的產品是原創(chuàng)”。然而,小小幾十平方的一個展位,安插好幾位保安來阻擋拍照,無疑透視著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匱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