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中國:平衡游戲開始了
眼下,上海世博會的籌辦儼然已經(jīng)將整個浦東區(qū)變成了一個碩大的工地。每次從金茂大廈10層的辦公室眺望,通用中國總裁甘文維的視野總是會被環(huán)繞四周的高樓大廈所遮擋,領略不到遠處的風景。
過去的兩年,甘文維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帶領通用汽車(這家日趨萎縮的美國汽車業(yè)巨頭正在尋求斷臂重生)在中國尋找一片更寬廣的天地,而不是將全部的賭注都押在上汽集團的身上。
遠在1600公里之外的一汽集團已經(jīng)成為了甘文維的下一個寄托。2009年8月31日,通用汽車與一汽集團的合資公司“一汽通用輕型商用車有限公司”(下簡稱:一汽通用)宣告成立。項目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雙方各占50%股份。一汽下的兩家商用車制造企業(yè)——一汽哈爾濱輕型汽車有限公司和一汽紅塔云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均為合資公司的子公司。輕型商用車市場成為了通用汽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以外開辟的第二戰(zhàn)場。
此時,通用汽車2009年前8個月已經(jīng)在中國市場交出了一份發(fā)熱的成績單——銷量111.14萬輛車。其中,上海通用還創(chuàng)下了月度銷量新紀錄(上海通用8月份銷售了63303輛汽車,同比增長99.6%)??雌饋?,這讓通用中國遠離了美國底特律總部的風暴侵襲。但這個不斷增長的數(shù)字帶來的只是暫時的安慰,實際上,作為通用中國總裁兼總經(jīng)理,甘文維身邊的風波從來就沒有停息過。
其中,最大的喧囂來自于它與上汽之間的合作基礎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松動的跡象。
今年2月,在舊通用向美國政府提交重組計劃前夕,業(yè)內盛傳通用汽車打算出售上海通用股權的消息。通用中國與上海通用不得不緊急發(fā)表澄清聲明,否認這一無厘頭的謠言。
3月底,通用前CEO瓦格納在美國政府的重壓之下掛冠而去,韓德勝接過重振通用的重任。緊接著又有報道稱,上汽或接手通用的別克品牌。該消息同樣被上汽和通用貼上了“謠言”的標簽。
還有一則傳聞是與上汽通用五菱有關。盡管甘文維一再聲明,通用、上汽與廣西省政府對目前上汽通用五菱(通用、上汽和五菱集團的股比分別為34%、50.1%和15.9%)的現(xiàn)狀很滿意。但據(jù)可查的公開報道稱,通用汽車一直都未放棄在這一合資公司中謀求更大話語權的努力,其中的關鍵一環(huán)就是爭取大股東上汽的支持。
各種紛擾都在傳達一種信號:在通用總部蛻變重生的同時,中國市場上圍繞通用中國的各種利益暗流正在攪動。而與一汽在輕型商用車領域合資的擴張舉動,又將通用與上汽集團之間的關系置于更加微妙的地步。
一位熟知雙方合資關系的人士認為,在與上汽合作多年后,通用又轉而移情別戀一汽,“上海人是不愿背這樣的名聲的”。而能夠說服上汽妥協(xié)的理由,就是通用與上汽之間達成了某種“默契”。
當9月15日在上海金茂大廈10層的辦公室接受專訪時,置身漩渦當中的甘文維保持著一貫幽默的談吐與溫煦的笑容,一如既然地否認外界的種種猜測。但是,甘文維不得不接受一個現(xiàn)實:通用中國將要面臨的是一個更加復雜、充滿暗礁的局面。
為何選擇一汽
坐在記者對面的甘文維拾起了手邊的一支圓珠筆,在一張白紙上為我們簡單地勾勒出了一個餅狀圖。這個餅狀圖就是通用汽車眼下的中國業(yè)務架構。他將這個圓一分為三,微型客車和乘用車填滿了其中兩塊。
“我們在這塊還沒有相應的業(yè)務?!彼霉P尖指了指圓圈的空白處。隨即,他在空白處標注上了LCV(Light Commercial Vehicle,輕型商用車)。這就是甘文維給出的最為直截了當?shù)暮腺Y理由。
“為什么是輕卡呢?”
“觀察全球的輕型商用車市場,中國的輕型商用車銷量占到50%以上。與一汽在輕型商用車領域進行合資讓我們很興奮。”狄德威的言語之間充滿著興奮。
遠道而來的狄德威已經(jīng)成為了通用總部選定的輕卡業(yè)務帶頭人。在通用汽車工作的20多年里,這位架著黑邊眼鏡的瘦削男人有15年是在商用車領域任職。在他的履歷中,工作地點遍布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2007年9月,他被任命為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商用車研究部總監(jiān),負責通用汽車在中國的商用卡車事務。8月31日之后,他的新頭銜就是一汽通用的總經(jīng)理,負責合資公司的生產(chǎn)運營。
狄德威要想把一汽通用變成通用在中國的又一個現(xiàn)金奶牛并不容易。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在2008年,一汽的輕卡銷量不足8萬輛。而且,輕型卡車業(yè)務是通用汽車并不熟悉和擅長的領域。而輕卡向來都只是一個靠規(guī)模取勝的項目,這主要是緣于輕卡的利潤相比乘用車來說要薄,而且,輕卡不容易標準化生產(chǎn)(輕卡交付用戶往往都需要改裝)以及其銷售渠道分散。
在汽車業(yè)分析師孫木子看來,輕卡目前這一細分市場在中國的規(guī)模為130萬輛左右。與一汽輕型商用車相比,北汽福田的銷量數(shù)字更為可觀,而慶鈴、江鈴等輕卡品牌則以盈利能力著稱。由此可見,一汽的輕型商用車產(chǎn)品在這一細分領域毫無優(yōu)勢可言。
更何況,與跨國公司在乘用車市場得心應手的表現(xiàn)相比,中國本土汽車公司在商用車市場上有著更大的話語權。盡管近年來有沃爾沃、曼(Man)等世界一流商用車公司來華淘金,但是,商用車領域的合資企業(yè)鮮有建樹。
更大的疑惑則是,即使是通用汽車立志在輕型商用車市場有所作為,上汽集團也有輕卡項目,通用汽車為何舍近而求遠?
甘文維和狄德威給出了同樣的解釋:“因為上汽集團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商用車合作伙伴,我們在這方面就沒有合作的可能性了?!彼麄兯傅暮献骰锇槭且獯罄谰S柯公司。這家成立于1996年的合資公司,在南汽與上汽集團2007年重組合并之后,皈依在上汽集團旗下。
“那么,通用選擇與一汽合作究竟所為何圖?”
狄德威給的解釋是:第一,雙方將一汽通用的著眼點放在輕型商用車的主流市場,即主打性價比,從而異于以往商用車合資企業(yè)的高端路線;第二,通用汽車可以為雙方的合資輸出先進的管理;第三,通用汽車可以為一汽的輕卡出口提供便利的國際出口通道。
看起來,一汽通用或許會是上汽通用五菱模式的一個翻版。有消息稱,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品牌有可能在通用的印度工廠進行生產(chǎn),從而實現(xiàn)五菱品牌的出口。但不確定性在于,作為“解放”品牌的擁有者,一汽的實力遠非偏安廣西的五菱集團所能比擬。一汽通用的項目是否能按照通用的意愿推進,還要看一汽的臉色。
或許,更為合理的解釋是,海外市場是通用汽車為一汽畫的一個餅。孫木子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的汽車出口面臨兩大問題。首先是在安全、環(huán)保等方面對目標市場的適應;其次是渠道,分為硬渠道和軟渠道。硬渠道即平常意義上的銷售網(wǎng)絡,軟渠道則指的是相關的輔助手段,如金融的手段。這種手段存在于融資方面、款項的回收、風險的規(guī)避等等,其目的是使企業(yè)的海外業(yè)務能更好地運轉。
“中國企業(yè)要想在以上兩方面完成修煉,至少需要十年?!睂O木子估計。但對通用來說,卻要容易得多。不管是法規(guī)和渠道,通用都已經(jīng)形成了很強的解決能力,沒有理由不在出口方面大做文章。
“最后的結果就是代工,對一汽來講是賺了錢,但最賺錢的是通用。在一汽通用方面,通用的控制權會強得多?!睂O木子說。[NextPage]
上汽的新角色
由于跟上汽有多年的合資交情,通用在中國的行動并非看起來那樣自如。
“我們跟一汽接觸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告知上汽我們要做什么?!备饰木S稱,在與一汽談判的過程中,通用自始至終都在告知上汽談判的進展。
這是因為上汽在合資項目上向來很強勢?!鞍凑丈掀麘T有的強勢思維,不會(對通用與一汽的合資舉動)坐視不理。”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yè)人士稱。
這一說法很快得到了驗證。在通用與一汽簽署合資協(xié)議的半個月之后,上汽在商用車領域的新動向也隨即公之于眾。9月15日,上汽宣布與意大利依維柯公司簽署擴大合作的協(xié)議。雙方有意向在上汽依維柯商用車投資有限公司這一現(xiàn)有平臺上,在中國整合雙方商用車資源,擴大合作范圍。值得注意到的是,早在上南并購重組之前,2007年1月,南汽就已經(jīng)將生產(chǎn)輕卡的躍進品牌納入到南京依維柯的旗下。
上汽的這一舉動不由得讓人浮想聯(lián)翩:難道這是上汽集團對通用汽車與一汽合作的一種回應嗎?答案無從知曉。
從以往來看,對于通用汽車在中國書寫的市場傳奇,上汽是最有資格也是唯一的合作者與分享者。
作為通用中國現(xiàn)任總裁兼總經(jīng)理,甘文維于2005年5月到任之后,通用汽車在當年超過了大眾,成為中國市場新的銷量之王。受益于購置稅下調、汽車下鄉(xiāng)政策、上海通用的車型平臺由韓系向歐系轉換等利好因素,在今年前8個月,通用汽車更是迎來了銷量的狂歡。
通用在中國的銷量不僅繼續(xù)領跑整個車市,與去年同期的“舊”通用相比,銷量更是增長了49.6%。通用汽車預計,今年在華汽車銷量會實現(xiàn)140萬輛。這相當于豐田同期計劃銷量的兩倍。
相形見絀的是,上汽的自主品牌2009年流年不利。在上汽雙龍走向破產(chǎn)保護之后,上汽借并購雙龍?zhí)嵘灾髌放茖嵙Φ膰L試幾以完敗告終。而在上南合并重組之后,名爵的市場表現(xiàn)也一直不溫不火。眼下,上汽迫切需要為自主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那則令上汽和通用都尷尬無比的歐寶平臺出售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浮出水面。
今年6月份,國內有媒體報道稱,上汽擬從通用購買歐寶Insignia的平臺技術,用于上汽自主品牌榮威750新一代車型的研發(fā)。據(jù)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上汽與通用之間已經(jīng)就共用新君威平臺生產(chǎn)榮威750達成了初步的共識,用于提振上汽榮威750銷售不利的局面。
“我們沒有出售這樣的平臺給上汽。在與一汽的合作方面,我們與上汽之間不存在什么讓步和妥協(xié)?!备饰木S用平靜的語調否認了這一猜測。
相形之下,上汽集團總裁陳虹的態(tài)度卻給人提供了遐想的空間。據(jù)說,陳虹對這一報道大為光火,并下令停止上汽集團(包括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車等)在上述媒體全部的廣告投放。
而在上汽與通用既有的合資關系中,雙方的博弈也無時不在。圍繞上汽通用五菱的股權變動,通用和上汽的合資關系再次出現(xiàn)糾結。
隨著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趨增強,通用希望在合資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中謀求更大的話語權,遂以投產(chǎn)中級車為條件,提出申購柳州五菱的股份。但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是通用無法忽視的,就是大股東上汽。
近日還有消息稱,上汽將與通用一道在香港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共同管理通用在亞太市場的業(yè)務。這一趨勢在印度市場已經(jīng)有所顯現(xiàn)。上汽目前正在與通用就并購印度工廠事宜進行接觸,這對走出國門受挫頗深的上汽來說,不失為一個頗為誘人的捷徑。
從通用在中國市場最早的領路人和保護傘,到在某些領域成為通用的競爭對手,甘文維現(xiàn)在必須要適應上汽的這一角色轉變,要想在關系錯綜復雜的中國市場做成百年老店,通用需體悟“舍得”的禪意。
平衡的玩法
“我們有理由相信,通用與一汽的合作遠非生產(chǎn)銷售輕卡如此簡單,它更像一個帶有戰(zhàn)略意味的棋子,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它會成為通用中國玩平衡藝術的工具。”一位汽車業(yè)觀察人士指出。
上汽的自主品牌也成為通用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前面提到的上汽欲購歐寶平臺的想法,就是上汽與通用之間的一次正面碰撞。在這種壓力之下,通用已經(jīng)開始考慮如何與上汽之間保持一個“安全距離”。
一個可堪佐證的事例是,盡管通用在中國已經(jīng)設立了泛亞研發(fā)中心,并與其他6個研發(fā)中心在全球實現(xiàn)平臺聯(lián)動共享。但在9月24日,通用汽車在上?;I建了一個完全獨資的研發(fā)中心——通用汽車中國科學研究院。通用中國表示,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領域將集中在先進驅動系統(tǒng)、先進制造工藝、大城市汽車交通安全技術及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前瞻性汽車研發(fā)等四大領域的技術研發(fā)。此外,電池元件技術及輕量化材料研究也將被列入規(guī)劃之中。這也許可以看作通用在研發(fā)方面與上汽保持“安全距離”的一個信號。
而隨著一汽的加入,通用在中國對合資關系的平衡和制約或許將有更大的空間。在這方面,也許甘文維需要抽時間與大眾中國總裁兼CEO范安德取取經(jīng)。
通用與大眾有了完全相同的兩個合作伙伴,即上汽和一汽。而范安德是在一南一北兩家合作伙伴之間走“平衡木”的高手。比如,上海大眾帕薩特的換代車型邁騰出現(xiàn)在一汽大眾的生產(chǎn)車間,就是大眾不滿上汽的強硬而導演的一出博弈大戲。
但甘文維需要注意的是,大眾之于通用,并非只是榜樣這么簡單。
大眾汽車全球總裁文德恩稱,在今后兩年內,大眾將在中國投資40億歐元用于投產(chǎn)新車型及增加產(chǎn)能。這為大眾從通用手中重新奪回中國市場銷量老大的寶座增加了可能性。而甘文維同樣不能無視這種威脅。
遠憂難免,近憂仍存。在經(jīng)過了競購、僵持等戲劇性的變故之后,麥格納及俄羅斯Sberbank銀行仍是歐寶的最終買家。新歐寶最終的股權組成是麥格納占27.5%,俄羅斯Sberbank銀行27.5%,通用汽車占35%,歐寶員工占10%。結果并不意外,但過程卻足以讓通用的中國業(yè)務膽戰(zhàn)心驚。
目前,上海通用力推的新君威、科魯茲等車型,均是在歐寶的平臺進行生產(chǎn)。實際上,由于通用原先在中國市場的韓系車平臺已經(jīng)喪失優(yōu)勢,以歐寶為代表的歐系車平臺成為通用在中國市場實現(xiàn)增長的新的“發(fā)動機”。很難想象如果通用喪失對歐寶的主導權,其中國業(yè)務將遭受怎樣的災難。
“我們會和麥格納在歐洲、美國、韓國和中國分享歐寶的技術,所以歐寶的出售不會對通用在華業(yè)務產(chǎn)生影響?!痹诟饰木S看來,圍繞歐寶的擔憂只是虛驚一場。但在整項交易完成之前,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
不熟悉家裝領域的消費者,選購家具時大多依靠對品牌的信任。然而記者在采訪中卻發(fā)現(xiàn)很多品牌都存在“名義”混亂的現(xiàn)象。一位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說:“一位普通消費者可以很輕松地說出多家油漆品牌,但他很難報出他印象深刻的沙發(fā)品牌,因為這幾年家具行業(yè)已經(jīng)開始走品牌之路了。一時間有太多的品牌沖擊市場。正因如此,在這樣的品牌發(fā)展的過渡期,家具品牌還處于混亂的狀態(tài)。”
一字之差完全兩家?
當你在兩家不同的賣場里看到這樣兩個家具品牌:玫瑰之約和玫瑰之月,作為消費者,你是如何考慮的?記者當時心里就冒出了一種想法:其中一個品牌是在模仿另一個品牌,特別是在發(fā)現(xiàn)這兩家家具的風格很相近的時候,記者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但經(jīng)過深入調查,記者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記者所猜想的這樣。
當記者把疑問拋給營業(yè)員時,得到的答案卻是:“我們是一個老板,一個品牌的兩個系列,兩個系列的產(chǎn)地分別是東莞和上海。”經(jīng)過多方努力,記者聯(lián)系到了經(jīng)銷商。誰知老板的解釋和營業(yè)員的解釋大相徑庭,他告訴記者:“這兩種家具是完全不同的品牌,分別是由東莞和上海的兩家廠生產(chǎn)的,這兩個品牌是這兩家所注冊的品牌,我只是碰巧同時經(jīng)銷了這兩個品牌?!?
為了核實老板所說,記者從老板那獲得了東莞和上海兩廠家駐南京負責人的電話。記者沒能聯(lián)系上東莞的負責人,上海廠家的解釋和老板所說一致,他知道這位老板同時在做兩個品牌,而且他覺得這樣是很正常的,他說家具市場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他們這是一字之差的兩個品牌,更有甚者,會有完全一樣名字的兩個品牌,但他們的商標注冊地卻分別在中國香港和內地。家具品牌的混亂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家具品牌的混亂之源
家具品牌如此混亂,原因何在?某家居賣場的萬總經(jīng)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該問題作如是說,一般出現(xiàn)類似或相同品牌的情況有兩種:一是模仿著名品牌誤導消費者,非常出名的家具品牌本來就少,而現(xiàn)在大多處于品牌打造階段,很多廠商鉆空子想利用名字上的相同相似渾水摸魚,能撈一點是一點。其二是同一品牌在不同賣場為獲得更多利潤而以不同價位以適應賣場定位,當經(jīng)銷商為了互相不在價格上沖突,就會打出不同的品牌。往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品牌,但實際上家具是一個廠里出來的,在質量和做工上沒什么區(qū)別。同時這樣的品牌在一家賣場出了問題暫時不會波及到另一家賣場。
追本溯源,家具市場一直沒有得到規(guī)范是家具品牌混亂的根源。多位業(yè)內人士認為,現(xiàn)在正是家具市場洗牌階段,一些家具品牌現(xiàn)在也開始注重宣傳,而一些大賣場在品牌管理上也越來越嚴格了。
消費者如何應對混亂
家具品牌的混亂使對家具行業(yè)不熟悉的消費者更難選擇了,面對這種情況,業(yè)內人士給出了現(xiàn)行有效的消費秘訣。其實還是從品牌出發(fā),第一是看賣場的品牌,好的賣場在品牌管理上都是比較嚴格的,這等于由業(yè)內人士無形中把了一道關,因此消費者應盡量去這些賣場購買家具。第二,如光從一家賣場看,有時還會存在疏漏,因此從多家賣場考察品牌就更保險了。如果同一品牌在多家賣場都有,并且注冊商標和場地都一樣的話,那這個品牌基本上信賴度就比較高了。
論語中曾經(jīng)有這樣一句話,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大概意思是講:“當一個人找到一件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時,他可以整天做這件事而忘記了吃飯,卻并不會注意到自己已經(jīng)一整天沒有吃飯?!蔽蚁耄@就是“開心”的真諦。
就像前段時間李開復宣布離開谷歌、自己創(chuàng)業(yè),主要原因是他開心這樣做。因為,在回想自己何時最快樂時,他的答案是:“最快樂的時光是創(chuàng)造谷歌中國的時候,還有創(chuàng)建微軟研究院的時候。”于是,他得出的結論是: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創(chuàng)造公司。既然如此,為何不創(chuàng)造自己的公司?
而從始至終都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馬云也說過:“作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夢想。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機會到了美國,然后我看見了、發(fā)現(xiàn)了互聯(lián)網(wǎng)。我對技術幾乎不懂,到目前為止,我對電腦的認識還是部分停留在收發(fā)郵件和瀏覽頁面上。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有什么夢想?!?/FONT>
無論是曾經(jīng)作為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李開復,還是傳統(tǒng)企業(yè)家的馬云,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無疑都是成功的。但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就像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寫到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蓖瑯?,也許成功的人們個性不同、做事風格不同,走的道路不同,但無形中他們卻有著本質上的共同點。
首先,要確定自己對即將要做的這件事是否有熱情?有了熱情之后,自己是否有完成這件事情的能力?有了熱情,也具備了能力,那么這件事情對社會來說是否有自己的價值?我相信,如果能夠做到以上3點,就已經(jīng)成功了90%,剩下的10%來自于堅持。
記得2007年的時候,作為經(jīng)理人的我曾經(jīng)向老板提出過辭職,當時去意已決,也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但當我遞交辭呈的時候,卻聽到了老板一聲的嘆息。像他這樣成功的人士,基本上不會遇到什么能夠讓他如此嘆息的事情,但我卻成了他感慨的原因。接著,他說:“一個成功的人或企業(yè)必然有一口很長的氣?!?于是,我選擇了留下。
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是做企業(yè)家的料,就不要去走創(chuàng)業(yè)的路。如果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好老板,那么就找一個好老板去追隨。即使“打工”也可以成為皇帝,無論選擇怎樣的道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自己做得“開心”。我相信,如果從上班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盼著下班,離下班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就開始不停地看表,這樣的人,無論是作企業(yè)家還是經(jīng)理人,無疑都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