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藏知識:緬甸花梨與非洲花梨\讀《留余齋藏·明清家具》有感:曠世之炬
來源:北方新報
相比于黃花梨,花梨木的價值就低了不少。但是同樣花梨木類也是有三六九等??v觀紅木標準,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花梨木竟然不屬于紅木類,只有緬甸花梨是紅木。這也讓緬甸花梨的身價比普通花梨更“尊貴”些。目前市場上最容易混淆的莫過于非洲花梨和緬甸花梨了。在這里,給大家歸納總結(jié)一些緬甸花梨和非洲花梨的鑒別方法。
1.木紋。緬甸花梨的木紋清晰,結(jié)構(gòu)細而勻,有些部位有明顯的虎皮紋,斷斷續(xù)續(xù)很是美觀。非洲花梨的木紋雖然近似緬甸花梨但是沒有明顯的虎皮紋,也不夠清晰,棕孔明顯,比較粗糙。
2.顏色。緬甸花梨的顏色偏紅,木紋為淡紅色,整體看好像肉色。非洲花梨顏色偏黃,黃中有灰色的木紋,但是市場上的非洲花梨一般都上色,需要拿到明亮的自然光下看才能看清楚。整體發(fā)烏,給人一種有灰,不干凈的顏色。
3.味道。緬甸花梨又稱香花梨,有一種檀香味,其香悠遠醇厚,不張揚。非洲花梨有明顯的臭味,尤其是密閉的柜類家具內(nèi),一打開特別難聞。這個很容易辨別。
4.重量。緬甸花梨材質(zhì)硬,密度高,相對較重。非洲花梨密度低,相對較輕。
5.熒光。緬甸花梨中有一層淡淡的熒光,從木材的切面借著斜射來的光線看,就能發(fā)現(xiàn)熒光。而非洲花梨沒有。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消費者還要重點考察廠家,只有選擇重信譽,講誠信的大廠家,才不會上當受騙。
在紅木家具市場上,緬甸花梨扮演著“溫潤如玉”的角色,占有一席之地,其價格與海南黃花梨、紫檀等高檔木材相比,相差數(shù)百倍,適合大眾消費者。此外,有人將其與巴西花梨、老撾花梨統(tǒng)稱為“草花梨”,但實際上這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從木質(zhì)上來講,緬甸花梨本身所含的油性和蠟質(zhì)高;其次,只有緬甸花梨才屬于國標紅木,也是普通花梨木中最具有升值潛力的木材。文/陳昆
《留余齋藏·明清家具》明晚期黃花梨黑漆圈椅(留余齋藏)清早期紫檀魚龍變化圖插屏(留余齋藏)
文/馬書編輯/蔡靜琦
《留余齋藏·明清家具》
作者:黃定中著
出版社: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裝幀:精裝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頁數(shù):380
書號:9789620428852
二零零九年九月十八日收到定中兄贈予的新書。一開卷,就被清雅絕美的黃花梨家具以及精準的視角,歷史的蒼潤,絕美的版式,震憾得嘖嘖不已,能夠得到定中兄親筆簽名的新著,實感榮幸之至。因此由感而發(fā),拙成此文。
歇芳林,棲幽谷,那是起琴之境;焚瑞腦,開蕉窗,那是讀書之境,境因心趣而筑,非文人不可以釋然,而文人之雅度,在乎琴書之間,琴書之外,且有器用,或承或載,家具是也!
先秦乃至漢魏以來,人們基本上是尊于“席地而坐”的生活習性,直到兩宋時期,高足家具的形成才得以“垂足而坐”,而真正在家具的結(jié)體中系統(tǒng)地注入審美意識的卻是在明代,不僅器用全備,而且風格獨詣,意韻高妙,無論是其文心、良材、匠作,在明代全然都是一種空前的使然,其形而之上,傳世之渺,讓隨之而來的華貴的清工家具相形見絀。但是,清工家具的綺麗錘煉之美,世必有之,只是絕少而已!
時至今日,盛世煌煌,古家具之收藏,斐然成風,百萬、千萬之斥,已不足為奇!而自明代遺留下來的清絕雅逸之器,好比是滄海一粟,難得一遇。愚雖不才,卻有榮幸,時常能習覽于“留余齋”之境,拜學于定中兄,知其含辛十余年,廣結(jié)方域,不吝資重,孤心篤求明韻,方成留余之齋,其收藏明清黃花梨、紫檀之器,可謂蔚為大觀,尤其原味之美,清絕之形,氣格空前,言其藏界之驚雷,不足達意!
定中兄今用“留余齋”之名,以黃花梨為主器,兼紫檀、酸枝、鐵梨木器結(jié)集成書,擇其所藏,收入其中,誠委聯(lián)合集團、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付梓于世!該書問世,圖例清晰,版式磅礴,實可謂藏界之甘露!尤其是定中兄對古家具的潛心深悟,雅思如織,皆傾注于一章一節(jié),讓人隨處都可見觀點之高詣,文辭之絕妙,愚竊為傾服。乘此定中兄大功之際,愚恬為歡歌!拙此感發(fā),且共欣然!
書中節(jié)錄:“留余齋”乃筆者藏室名號。筆者常憶幼時好古,弱冠之年便愛淘藏舊器,然少不更事,疏于習文讀史,至蹉跎時日、懵懂無為。時逢一九九六年而立之歲,緣起搬遷新居,無意中購入廣式硬木家具,始對明清木器摯愛成癡,經(jīng)年不愈。其后逐步淘換回真正的明清家具,則多為步入不惑前后之事。十數(shù)年走來,憑著對原狀態(tài)家具的不懈追求、對木器造型的自信把握,更幸得眾好友行家真誠相助,筆者終集得以黃花梨家具為主的硬木家具一批,另與其余細木、漆作、軟木家具等,匯聚留余齋。
附:《留余齋藏·明清家具》由著名國學鴻儒饒宗頤先生題簽;開卷有著名文物鑒賞大家王世襄題寶“明香舊藏”。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同是東南亞紅酸枝每噸竟能相差百萬元
以價格適中、頗受藏友喜愛的紅酸枝木為例,目前市場上東南亞的紅酸枝有的每噸價格十幾萬元,有的每噸價格幾十萬元,價格最貴的每噸要上百萬元。同是東南亞的紅酸枝,為什么價格相差如此巨大?
紅木木材的價格制定是由紅木的板材、大小、形狀、庫存量等多方面因素來決定的。此外,“紅酸枝”并不是一種木材的名稱,而是一類木材的統(tǒng)稱,其中有交趾黃檀(老撾紅酸枝、東南亞紅酸枝)、微凹黃檀、絨毛黃檀等。目前,市場上經(jīng)常有人用微凹黃檀、絨毛黃檀、非洲酸枝冒充交趾黃檀來出售。實際上,老撾紅酸枝、絨毛黃檀和非洲酸枝這三種木材價格差異很大,最低的非洲酸枝每立方米4000元左右,微凹黃檀與絨毛黃檀的價格在每噸4萬元左右,最高的交趾黃檀“特材”每噸可高達百萬元。由于紅酸枝木材種類頗多、價格不一、鑒別困難,在沒有“一書一卡一證”的情況下選購紅酸枝木讓藏友覺得一頭霧水而無從下手。
鑒別紅酸枝看密度、紋理、黑筋和油性
在沒有“新國標”護駕的情況下,怎樣鑒別紅木家具?一件家具的價格是由型、材、藝、韻幾個方面綜合決定的,同樣材質(zhì)的紅酸枝家具如果做工不同、造型不同,價格產(chǎn)生差距也是很正常的。而對于許多剛接觸紅木家具的藏友來說,看懂造型和工藝并非易事,需要多看、多學、多問,通過不斷學習來了解紅木家具的工藝價值。
對于紅酸枝家具,以東南亞紅酸枝為例,藏友可以借鑒以下幾個小技巧:一看密度。因為紅木木材的密度大于水,所以用小刀在紅木家具上劃下的切片放入水中后會下沉,就是真的紅木,只要不是上漆的家具,這種方法就適用。二看紋理。一般說來,顏色深的紅酸枝密度大,紋理清晰而順直。而顏色淺的紅酸枝相對密度小,紋理有些發(fā)暗。三看黑筋。深顏色的紅酸枝黑筋多而明顯,與其棗紅底兒黑紅分明,而淺顏色的紅酸枝較少有黑筋,即使有也不如前者明顯。四看油性,油性多、顏色深也是判斷的標準之一。這四點只是鑒別紅酸枝的參考方法,想要做到更精準的鑒別,最好還是請教專業(yè)人士。
此外,由于“新國標”實施時間較短,各省市的執(zhí)行狀況不一樣,但沒有執(zhí)行“新國標”的商家不一定產(chǎn)品不好,不過建議收藏者去正規(guī)的紅木專營店購買紅木家具。同時提示廣大藏友,如果在收藏紅木家具過程中上當受騙,可尋求法律援助,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
進入紅木市場是個頗有益處的事。且不說那些琳瑯滿目的紅木制品讓人心曠神怡,另外也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搞不明白的木頭,讓人一頭霧水,鞭策著自己不斷求知。
為了避免“吃藥”,有些木友在走進紅木市場前,可謂做足了功課,甚至能把紅木國標五屬八類三十三種都背下來,檀香紫檀、降香黃檀、交趾黃檀、大果紫檀、刺猬紫檀、東非黑黃檀等等皆能如數(shù)家珍,信心十足的踏進紅木市場后卻一下就蒙了,書上講好的那些木頭怎么統(tǒng)統(tǒng)沒了?大件、小件都是各種聞所未聞的XX檀、XX酸枝、XX花梨。。。
有點經(jīng)驗的木友還能知道小葉紫檀、大葉紫檀、大紅酸枝、白枝、花枝、緬花這些俗稱對應(yīng)的是國標中哪一種木頭,但是市場上綠檀、黑檀、紅檀這些究竟是什么木頭?這點可能很多商家自己都搞不明白,對消費者來說更是眼花繚亂。
何況紅檀還有小葉紅檀、大葉紅檀,黑檀還有黑檀、二級黑檀、黑紫檀。。。更讓人泄氣的是,同一種木頭,可能有好幾個俗稱;同一個俗稱,也可能指好幾種木頭。并且,在各地還有自己的特色,可能還會不一樣。。。
有問題上百度?百度上的關(guān)于木材的百科不知道是什么人編的,更是亂七八糟的什么說法都有,并且前段與后段還講的驢唇不對馬嘴,讓人莫名其妙。沒看前有點搞不明白,看了以后是徹底搞暈。
近期,經(jīng)常有木友咨詢關(guān)于黑檀的問題,都是商家推薦了一個黑檀的木制品,搞不明白是什么木頭來咨詢的。
首先明確一點:黑檀不是學術(shù)上的名稱,只是市場上的俗稱,并且還是非常籠統(tǒng)的一個俗稱,類似“紅木”包含了33種木材的概念一樣,“黑檀”這個名稱也包含了很多種木頭,可以說是各種“X檀”中最能把人搞暈的一個。
梳理一下,市場上常見稱為黑檀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木材:
1、風車木(皮灰)
目前工藝品市場上被稱為黑檀的木材,風車木是最常見的一種,進入國內(nèi)的市場的大多產(chǎn)于莫桑比克。
在原木市場上一般都稱其為“皮灰”,也有稱其為“黑紫檀”,雖然皮灰和黑紫檀也是俗稱,但也是有名有姓的特指,說了名稱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不會搞錯。而一旦制成了成品,到了工藝品市場上,基本就都被籠統(tǒng)的稱為“黑檀”,從此隱去了“真身”。相當于把對一個人的稱呼變成了一類人的稱呼,如:黑人、白人、黃種人。。。而同類的人又太多,所以根本不知道講的是誰。
2、條紋烏木/烏木
市場上有人認為最正宗的“黑檀”指的是紅木國標條紋烏木類中蘇拉威西烏木,主產(chǎn)于印尼,有人為了“打假”,與風車木(皮灰)分開,將蘇拉威西烏木稱為“印尼黑檀”,把風車木稱為“非洲黑檀”。
事實上,紅木國標中所有烏木、條紋烏木的都有人稱為黑檀。其實,不管烏木也好,條紋烏木也好,真想把它與其它的木頭區(qū)別開來,到市場上就別總是弄一個籠統(tǒng)的黑檀來叫,黑檀本來就是一個模糊的、籠統(tǒng)的叫法,誰是真的?誰是假的?根本談不上“真假”。
3、二級黑檀(沉貴寶)
原木市場上的二級黑檀(沉貴寶),在成品市場大多也被俗稱為黑檀。
該木材也是多產(chǎn)于莫桑比克,屬古夷蘇木中的一種,而據(jù)有關(guān)資料,古夷蘇木屬的木材共有15種,其中非洲有11種,而二級黑檀(沉貴寶)應(yīng)為愛里古夷蘇木(ovengkol)。
4、紫光檀
紅木國標黑酸枝木類,學名東非黑黃檀。在市場上大多稱其為紫光檀,主要是因其已被市場關(guān)注許久,并且被很多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極具潛力。
可以說它自身的知名度已超過所謂的“黑檀”,所以不必再往上面湊降低自己的了。但因此黑色特質(zhì),偶爾也有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商家將其稱為黑檀。
5、加納烏木
加納烏木在2013年至2014時大量進入國內(nèi),并在國內(nèi)造成了嚴重的積壓。加納烏木在成品市場上也基本都是以黑檀的叫法出售。
其真實的學名我們也一直沒有確定,包括向海關(guān)商檢的老師咨詢也未得到明確結(jié)論。
市場上所謂的“黑檀”大多是以上幾種。但黑檀這個概念確實太過籠統(tǒng),似乎顏色發(fā)黑的木頭都有被人稱為“黑檀”,所以,要真想把“黑檀”這個概念科學的、細致的、深層次的理清楚,可能得像當年修定紅木國標一樣,由國家級機構(gòu)指派一個小組大操大辦。而這顯然不是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所以我們只能是大概的梳理一下,讓木友們有個基本的了解。反觀紅木國標,自修定以來,雖然一直就飽受爭議,但最少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紅木是什么、什么是紅木都有了明確的定義在那里,否則,現(xiàn)在紅木市場真不知道會亂成什么樣了。
另外,與“黑檀”糾纏不清的還有“烏木”和“陰沉木”。紅木國標中的烏木經(jīng)常被稱為黑檀,同時除了紅木國標中的烏木,市場上經(jīng)常被稱為烏木的還有陰沉木。關(guān)于烏木與陰沉木的概念及區(qū)別,已經(jīng)入門了的木友自然不會搞混。但卻很容易把一些新木友搞暈:最近,就有木友拿著從老家河里挖出來的“烏木”,問我們這是不是紅木。。。
在學術(shù)中,“陰沉木”實為炭化木,主要由于遠古時期,各種樹木遭受地質(zhì)災(zāi)害,例如:山洪、泥石流等災(zāi)害而將樹木沖入河流,深埋于河床的泥沙之中;地震或山體滑坡造成樹木被埋藏在缺氧的地層中。經(jīng)成千上萬年的碳化,形成了植物“木乃伊”這一特殊的木質(zhì)形態(tài)。
經(jīng)取樣作炭十四同位素測定,大多數(shù)陰沉木的年代為距今兩千多年至四萬年之間。
而“烏木”,則是指《紅木》國標中的烏木及條紋烏木。條紋烏木與烏木同為柿樹科、柿樹屬,其中烏木類包括了烏木、厚瓣烏木、毛藥烏木、蓬塞烏木;條紋烏木包括了蘇拉威西烏木和菲律賓烏木。
在學術(shù)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不產(chǎn)生任何的交集。但因為一個俗稱而讓其糾纏在了一起:因為陰沉木經(jīng)過成千上萬的碳化,一般都是顏色發(fā)黑,所以在四川等地一直俗稱之為“烏木”。
而在網(wǎng)絡(luò)上,如果以“烏木”為關(guān)鍵詞搜索,顯示出的結(jié)果中,陰沉木與烏木均有,但大多都是陰沉木。
甚至于有網(wǎng)友在百度知道上提出了如下問題:
因?qū)W名、俗稱沖突之下而引起的混亂,所以才會經(jīng)常弄出這種“烏龍”事件。但是,烏木這個名稱在這兩“種”木頭上都已根深蒂固,兩者也都脫離不了這個名。
“積習難改”,俗稱一旦流傳開了就很難扭轉(zhuǎn)。關(guān)于烏木,目前似乎也沒有什么好辦法。為了區(qū)分進行講解,有人干脆把陰沉木烏木稱之為“傳統(tǒng)烏木”,把《紅木》國標中的烏木稱之為“現(xiàn)代烏木”,這樣雖然不是究竟的方法,但也確實能讓很多人快速的理解它們的區(qū)別。
很多朋友在用棉布盤玩或者把玩小葉紫檀的手串、念珠、手把件等物件時都會遇到白色棉布、手腕被染紅的現(xiàn)象,而對物品材質(zhì)起了疑問:掉色了?是不是假的?上面染色的?
實際上,小葉紫檀掉色很正常,不必驚訝,或者懷疑其品質(zhì)。據(jù)史料記載,古時歐洲人經(jīng)常在印度采購上等紫檀,用來制做紅酒和染料。在我國古代,小葉紫檀被用于染織業(yè),作為染料用來染紅布。當然了,這也不能叫做掉色或者褪色。因為我們要弄清掉色的概念,掉色是有一個外加的顏色蓋在原來的本色上,一磨,時間一長,外面的顏色掉了,里面的本色露出來了,這叫掉色。
小葉紫檀并不是這樣,因為小葉本色就是紫紅色,當然時間長了,它會變成紫黑。不過,你戴在手腕上,再過幾天,就不染紅了。因為你的汗液,你的皮膚上的油脂,加到紫檀表面,會逐漸形成包漿,這是一種很好的保護層,然后就不會掉色在衣服上了。
最后,關(guān)于紫檀木掉色對皮膚是否有傷害的問題,筆者要說的是,掉色是正?,F(xiàn)象,這掉色是天然色素不會影響皮膚健康。你要真是過敏體質(zhì)太敏感就別戴了。紫檀新料掉色階段都是要布盤的不要直接上手,會把珠子弄烏。
就紫檀而言,紫檀藥效眾多。從古中醫(yī)的角度理解,紫檀要上千年方可成材,是集日月之精華,補平衡陰陽的佳品。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紫檀有鎮(zhèn)心,安神,還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等等很多的功效。經(jīng)常佩帶紫檀飾品,也可以增強免疫力,防止老化,穩(wěn)定心率,改善失眠等藥用價值。
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近代-顧景舟製吳湖帆書畫-寒汀石瓢壺現(xiàn)場圖
在6月4日晚間舉辦的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賣會中國古董珍玩夜場上,“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以9315萬元成交,刷新中國古董家具的世界紀錄,并成為目前為止2013春季成交價格最高的中國藝術(shù)品。
此次保利古董珍玩夜場以“燕閑清賞:翦淞閣文房古器錄”專場開篇。該專場甄選歷代竹刻、紫砂等文房雅器36件,直追古代文人雅士“好古敏求,閑雅唯美”的生活品味。經(jīng)過藏家激烈競逐,專場拍品獲得100%成交,總成交近9000萬元,拍賣師依國際慣例獲得紀念白手套。由顧景舟制壺、吳湖帆畫風動竹枝、贈予江寒汀的“寒汀石瓢壺”列本場成交首位,1495萬元的成交價也創(chuàng)造顧景舟單把紫砂壺的世界紀錄。重239g的田黃上品“清吳昌碩刻來修齊田黃章”以人民幣1380萬元成交,刷新近代田黃印章及吳昌碩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
緊接著進行的“清乾隆紫檀雕九龍紋大四件柜,宮廷藝術(shù)與重要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競爭同樣激烈,總成交額為2.6億元。特別是兩件清代宮廷家具拍賣更是先后刷新紀錄。目前所知最大的落地花罩“清乾隆清宮花梨木雕花鳥紋落地罩”以人民幣3910萬元成交,由于該類型作品是首次在拍場出現(xiàn),所以本品成為世界紀錄,并為宮廷落地罩類家具的拍賣樹立了標桿。而緊隨其后拍賣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更是將整場拍賣推向高潮。本件作品高達3.25米,是除故宮太和殿陳設(shè)作品外,市面上尺寸最大的紫檀四件柜,并由丹麥馬易爾家族珍藏多年。本品以2800萬元起拍,經(jīng)過場內(nèi)外藏家數(shù)十輪鏖戰(zhàn),最終以人民幣9315萬元成交,成為13春季目前成交價格最高的藝術(shù)品,同時刷新中國古董家具最高成交紀錄。
截止至6月4日拍賣結(jié)束,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賣會已成交24億元,尚余兩日拍賣,敬請期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