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资源库,色欲天天天综合网,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詳細內容

品牌與責任相生互依

時間:2009-10-08     人氣:1374     來源:世界經(jīng)理人網(wǎng)站     作者:
概述:  為什么是品牌與責任,責任到底是什么?每個消費者是一個生命個體,有一種生命狀態(tài),你所生存的社會也有一種生命狀態(tài),個體生命狀態(tài)和社會生命狀態(tài)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如果品牌能夠讓它得以實現(xiàn),讓它社會化,得到尊重和肯定,那么品牌將實現(xiàn)它的價值。個體生......

  為什么是品牌與責任,責任到底是什么?每個消費者是一個生命個體,有一種生命狀態(tài),你所生存的社會也有一種生命狀態(tài),個體生命狀態(tài)和社會生命狀態(tài)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如果品牌能夠讓它得以實現(xiàn),讓它社會化,得到尊重和肯定,那么品牌將實現(xiàn)它的價值。個體生命狀態(tài)和社會生命狀態(tài)之間的互動,是一種體驗,又是一種溝通。

  今天我們要將品牌與責任這兩個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10年前,我們創(chuàng)造了百富榜,百富榜做了5年之后,我們創(chuàng)造了慈善榜。在國外,哪里有富豪,哪里就應該有慈善。在做了兩三年慈善榜之后,我們感覺到慈善這個概念太?了,所以如今強調的是企業(yè)社會責任,做了這樣一個延伸產(chǎn)品。以前中國一些大型的企業(yè),國營的或者民營的,大家更多的是在關注有形資產(chǎn),財務部100個人可能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公司擁有多少臺電腦,擁有多少臺汽車,但是關注公司品牌的,只有董事長和辦公室主任。這是一個非??尚Φ默F(xiàn)象。在國外,談及品牌這個概念,人們會知道它的價值有多大,可能會占到公司資產(chǎn)的10%~50%。所以我們創(chuàng)造了品牌榜,關注品牌與責任。在國內,很多企業(yè)和個人對品牌有一些誤解,到底什么是品牌,到底什么是知名度?品牌就是在你個人有選擇的時候,要選擇產(chǎn)品A,不要選擇產(chǎn)品B,當這個時代到了,才能算品牌時代到了。

  胡潤百富董事長胡潤:你要做一個品牌,首先你要考慮到哪些利益者和因素?到底責任感在品牌建設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去實現(xiàn)?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劉宏偉:社會責任更多的不再從品牌價值對銷售力的影響去談,而是說企業(yè)存在,就應該去承擔這樣一個社會責任。中國文化是有這樣一種基因,個人也好,企業(yè)也好,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國其實是一直有這種觀念的,只是現(xiàn)在特殊的階段,有一些迷失。你要單獨從社會責任對品牌價值有多少貢獻來說,反而把這個事情說小了,企業(yè)的存在就是應該承擔它應該承擔的東西,如果你沒有做到企業(yè)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反而對企業(yè)品牌有負面影響。

  客戶與社會預期

  建立一個品牌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還是你的客戶。因為我們不可能建立一個虛無縹緲的品牌,客戶是最根本的,沒有客戶,沒有他對你的認可,其他都是不存在的。責任感對企業(yè)品牌美譽度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而美譽度則能形成增長的銷售率,和企業(yè)的最終利益還是相關的。中國的企業(yè)目前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少,主要還是和發(fā)展階段有關系。

  還有一個社會預期的問題,對于這些央企、大型企業(yè),社會對他們是有一定預期的,你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只有當他認為你承擔的責任達到了他預期的,或者做得更好的時候,他才會承認你。中國的企業(yè)特別缺乏品牌技術,不知道如何操作,不要說社會責任這個層面,最基本的和消費者溝通的品牌技術都不是很具備,缺少這個,其他方面就很難去談及。

(聲明:凡轉載文章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   流進大海的小溪

      我在微軟上班的第一天是星期一。微軟公司每周一會安排一場新員工報告會。早上9點鐘我和其他新入職的員工來到一個房間,由人力資源部的人向我們介紹微軟公司的歷史、產(chǎn)品、公司文化以及員工注意事項等等。接下來每人領到一張門卡。那張門卡上有我的名字和照片(這張卡我保留至今),我意識到自己此時已是微軟的正式一員,心情難免興奮。

      上午的流程結束后,中午供應午餐,是一個簡單的漢堡包。然后直接去自己的辦公室。新員工培訓在十號樓,我的工作地點在二號樓,由于樓距較遠,有輛小公車把我載去那里。我的房間號是215。房間里,我的計算機用戶名、密碼都已設定好了。打開電腦,第一封電子郵件已經(jīng)到了,是人力資源部發(fā)來的歡迎信。

      這時我才知道,微軟的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這是比爾·蓋茨親自制定的標準。蓋茨有一種獨特的辦公室哲學,他認為軟件是一門藝術,做軟件的人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人只有在獨處時,在完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才最具有想象力。如果需要交流,打開門就可以。因此,在微軟,每一個員工都擁有自己的辦公室。除了總裁、副總裁級別的辦公室稍大些,其余每個人的辦公室都大小一致。

      微軟還鼓勵員工將自己的辦公室作個性化的布置。有的人把自己的辦公室設計成熱帶叢林,有的人把各種各樣的金魚缸搬了來,還有的人干脆放進了床和沙發(fā),辦公室就成了家。因為喜愛籃球,后來我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安上了球架,貼滿了邁克爾·喬丹的海報圖片。晚一步進入微軟的妻子,房間里則全是女兒的照片,連女兒信手涂鴉的幾個歪歪扭扭的字也被當做寶貝貼在墻上。

      因為有點難以抑制的激動,我就在樓里轉來轉去。首先去了戴維·麥克布萊德的辦公室,跟他寒暄了一下。他說:“對不起,我還有會議,你先自己看看書,工作還早著呢。”我接著一間間房間挨個看過去,和新同事們打聲招呼,用純東方式的方式:“我是唐駿,現(xiàn)在來報到了,以后請多多關照。我什么都不懂,要和你們多學習。”他們也很熱情地說:“歡迎你!你是我們面試中表現(xiàn)最好的一個。我們非常喜歡你。希望能和你經(jīng)常交流?!?

      我們所在的辦公樓只有兩層,我很快就轉了個遍。隨后我發(fā)現(xiàn)一間很大的休息室,房間里放著個透明的大冰柜,里面的飲料看上去有好幾十種,可樂、牛奶應有盡有,而且全部免費。休息室旁邊有間打印室,紙、筆、剪刀之類的文具用品也可以隨意領用。我把所有文具一樣取了一件,拿回自己的辦公室。

      來西雅圖之前,我一直以為微軟的辦公樓會是高聳的大廈。沒想到竟都是最高也不超過3層的矮樓。后來我聽說這源于一項測算:大多數(shù)人從4層以上,就選擇坐電梯,3層是人們愿意步行的境界。從我的辦公室往外望去,15棟辦公樓交錯排列,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餐廳、停車場,萬余間形制相同的辦公室密布其中,這實在是極為壯觀的景象。而且隨著公司業(yè)務的進一步發(fā)展,微軟的規(guī)模還在不斷擴大。總部的大樓數(shù),就從我剛去時的15棟上升為50棟。辦公室的數(shù)量則擴充到3.5萬多間。在微軟10年,我只去過這50棟大樓的其中10棟。如果不是因為是夫妻,分處兩棟大樓的我和妻子可能10年都見不上一面。

      在眼前的這萬余間辦公室里,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各自的奇跡,最后匯聚成一股巨大的能量,支撐起了一個了不起的軟件帝國。進微軟前我已看過很多微軟的相關報道,但只有身處其中,我才強烈地感覺到:這個帝國最令對手膽寒的是,它不會懼怕任何新東西。它也許不是第一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某樣東西的公司,但它一定會迅速趕上并超過先發(fā)者,其后發(fā)制人的能力遠遠強于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第一天在微軟的上班經(jīng)歷,給了我極大的沖擊。雖然之前已有所心理準備,但我還是沒有想到,從小公司到大公司的跨越竟會如此之大。

      第一個上司給我的管理啟示

      上班第二天,我的直接上司戴維找我做了入職后第一次“一對一”(one to one)。在微軟,直接上級和下屬在固定時間內會有一次單獨的會談交流,如果出差也會采用電話的形式進行,這稱之為“一對一”。它是微軟的一種獨特文化和管理手段。

      在第一次“一對一”中,戴維告訴我,有任何事情都要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立刻請示他。在我進入微軟時,電子郵件已成為微軟公司最重要的辦公手段。我第一次使用電子郵件正是從進入微軟開始的。同事們都有單獨的辦公室,但遇上工作中的問題彼此間極少去敲同事的門,最簡單、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就是電子郵件。哪怕請隔壁的同事下班后吃飯,也靠發(fā)郵件。這種辦公方式讓我覺得十分新鮮。

      當時我所在的部門正在做Windows NT的測試版,幾乎每天都會出來一個新版本。有一次我給若干同事及其他部門的經(jīng)理寫了封郵件,告誡當天新出的測試版系統(tǒng)不夠穩(wěn)定,建議大家先不要用這個版本。這封郵件我也給戴維發(fā)去了一份。當時戴維正在紐約出差,看到郵件后非常惱火。他立刻打電話給我,劈頭蓋臉罵了我一頓,嚴厲指責我怎么可以發(fā)這樣的郵件。擅自發(fā)給其他部門的經(jīng)理,已經(jīng)犯了越權的錯誤,而且郵件的內容也非常不準確,很多用詞出錯。更嚴重的是,我不該貿(mào)然下判斷說公司的測試版本不穩(wěn)定,而且還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

      被戴維非常嚴厲地批評以后,我寫郵件變得十分謹慎。如果只是一對一的郵件,我很快寫完。我的仔細程度隨信件接收人數(shù)的多少而遞增。重要的群發(fā)性郵件,寫完后我會再讀好幾遍,而且會請同事幫我再看一下有無問題。戴維也是個做事極其嚴謹?shù)娜?,他會用非常清晰的方式告訴我,郵件中如何用最精確的語言來表達內容。在初始階段,別人總能挑出我郵件中語言、文化或者專業(yè)上的問題。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大約半年之后,我的郵件已看不出任何毛病。而且內容清晰,一目了然。直到現(xiàn)在,我寫郵件也非常的精練,這完全得益于在微軟期間受到的嚴格培訓。[NextPage]

      郵件從此成為我工作中最重要的手段。在微軟10年,我一共發(fā)了65萬封郵件。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shù)字。

      進入微軟之前,我自己做公司,根本不知道管理模式為何物,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初次接觸戴維非常嚴厲的管理模式,我很不適應,內心也頗感壓抑。他的工作習慣是對員工盯得非常緊,一有什么事就拿起電話罵人,讓下屬工作時無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在他手下做事的初期,我的心理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作為一名普通員工,當時我就在想,倘若我是領導,絕不會以這種壓制的方式對待員工。后來我發(fā)現(xiàn),很多管理者都愛犯這樣的毛病。其實員工犯了錯,乒乒乓乓先罵一頓,非但達不到指正的效果,反而讓員工喪失了工作的動力。在這樣的老板手下,很多員工都心驚膽戰(zhàn)而不敢去做事,只要不犯錯就是好的,更別提去創(chuàng)新了。

      我在微軟總部工作的三年,戴維在職業(yè)素養(yǎng)上給我很多的教益,但在管理模式上,我則是顛覆了他的管理方式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從上海微軟總經(jīng)理,到微軟中國區(qū)總裁,再到盛大總裁,十幾年里,我從來沒有罵過一次員工。我也從不拍桌子、摔東西……但也沒有一個員工會覺得我是柔性的管理,我的助理們曾跟我說,我是那種“不怒自威”的老板。微軟的一位全球副總裁則形容我的管理方式是“外軟內硬”,我覺得他說得比較恰當。

      我的管理風格很犀利,但方式卻比較柔和,我以目的作為管理原則,達到目的就可以。

      從三家小公司的老板變成微軟總部二號樓里的一個大頭兵,我頗不適應。過去都是別人向我匯報工作,現(xiàn)在變成我定期向老板匯報,角色的轉換,讓我明顯感覺到了落差。每天的工作也很枯燥,雖說微軟是個大平臺,但我做的還是和小公司一樣的事。我好像又回到原點,最初“看上去很美”的微軟也不那么美了。

      我所在的Windows開發(fā)部門有3000多名員工,每個人都是很厲害的技術高手,程序無不寫得漂亮異常。我沒一樣比得過他們,語言能力不如他們,溝通能力不如他們,寫程序就更不用說。我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機會所在。我甚至想,自己是不是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如果想體驗一下大公司,我完全可以來這里參觀一下就可以,為什么要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呢?和小蘭通電話時,我忍不住向她傾訴苦悶。她安慰我說:沒關系,先做著,做到不行再說。聽了妻子的話,我心情稍稍平靜。我想:決定的對與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完決定后接下來該怎么辦。

      職場新人的換位思考法

      在進入微軟一段時間后,我開始嘗試站在一個換位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比如,我和我的直接上司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領導,用這樣的方式問我的下屬,他的感受會是什么。如果我把自己的目標定位為下一步成為部門經(jīng)理,我就不斷開始考慮如果給我一個團隊,我將如何去做。

      帶著這種心理,我對微軟的認識迅速超越了早期的興奮和隨之而來的迷茫。微軟公司的管理理念、運行模式、市場運作等一系列東西,在我眼前漸漸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對于初進微軟的我來說,一些貌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和啟發(fā)。比如,微軟每年都有兩次評比,是由員工的直接經(jīng)理來給員工評分,這個分數(shù)將直接影響員工的晉升與否和獎金多少。由于公司要求,評分的結果要呈正態(tài)分布,比如要求3分(5分制)以下的員工必須占到25%,所以經(jīng)理們評分時不能當老好人,也就沒有辦法對下面的員工進行包庇。同時,所有的員工也要給經(jīng)理的各項指標打分,通過統(tǒng)計會顯示出,他在人員管理的哪些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哪些方面尚有不足。

      后來我才知道,這樣的制度雖然在歐美很多大公司里并不罕見,但微軟在這個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激勵文化。微軟認為,軟件行業(yè)特別需要員工的創(chuàng)造力。在一套嚴格的制度下,員工會成為很規(guī)矩的人,但員工的潛力也僅會發(fā)揮到70%就被限制住。而微軟要求每個員工都能發(fā)揮100%的潛力。所以微軟獨有的激勵文化能使員工在做到70%時,給員工提供更多的資源,為員工指出繼續(xù)前進的方向,以鼓勵他們達到100%。 [NextPage]

      微軟也特別重視普通員工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在微軟,一位軟件工程師的工資甚至可以比一位副總裁還高。這是其他公司沒有的機制。我認識一位在微軟工作了十幾年的非常優(yōu)秀的軟件工程師,他的工資就高過許多副總裁。其實他有很多次機會晉升至管理層,但他都一一拒絕。他告訴我,第一他對管理沒有興趣,第二他就想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技術上。按照傳統(tǒng)的企業(yè)觀念,不從事管理工作的員工,工資肯定上不去。但按照微軟的價值觀,評定職員收入高低的標準是依據(jù)其對公司的貢獻而非職位。微軟每年還會在它的5萬名員工中評選出30~40名比爾·蓋茨總裁杰出貢獻獎,這個分量極重的獎項是面對每一名普通員工的。正因為有了這套機制,微軟使那些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產(chǎn)生了更多的激情—“公司給我的資源也夠了,給我的待遇也夠了,給我的榮譽也夠了,夫復何求?”

      這些觀察和思考,日后都成為我在微軟學到的重要管理方法。

      我眼中的微軟激情文化

      我心目中對各類企業(yè)有個歸納:三流企業(yè)靠人才,如果一個企業(yè)太依賴于某個人的話,它就只能算做三流企業(yè)。二流企業(yè)靠機制,機制會把人的作用切成無數(shù)的碎片,因此誰走了都不會影響企業(yè)的發(fā)展。而一流企業(yè)則是靠文化來管理的,機制不能挖掘出人的潛力,但文化卻能做到。我到了微軟以后,感覺微軟比我想象的要深奧得多,它是靠一種文化在管理著。

      比爾·蓋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fā)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在他看來,一個成就事業(yè)的人,最重要的素質是對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責任心或者其他東西,雖然它們也不可或缺。他的這種理念,成為微軟公司文化的核心,并有效地滲透到每一個微軟員工的內心。在我的觀察中,微軟文化滲透著一種激情,

      每一個員工都認為自己做的事業(y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yè),甚至連看門的人也會覺得能給微軟看門是一件異常榮耀的事。這種心理像基石一樣支撐微軟王國多年來在IT界傲視群雄。

    閱讀全文
  •   英國一次調查表明,英國有60%~85%的企業(yè)參與了標桿管理活動;在中國,很多知名企業(yè)也應用了標桿管理。為了更好的使用標桿管理這一工具,這里介紹標桿管理實施的六步法:

      明確目標

      明確目標,統(tǒng)一思想,成立相關組織機構,制定工作計劃是標桿管理工作的邏輯起點。

      開展標桿管理之前,企業(yè)如何做到目標明確?統(tǒng)一思想觀念和建立必要的機構是必不可少的,具體地劉,就是讓企業(yè)各級人員理解標桿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識,標桿管理工作直接參與人員理解標桿管理的操作思路、掌握標桿管理的相關工具。同時,企業(yè)要成立標桿管理領導小組,標桿管理辦公室,標桿管理工作小組,明確各類指標歸口管理單位,編制企業(yè)現(xiàn)狀分析報告、標桿管理工作計劃。

      建立指標體系

      標桿管理指標體系反映了企業(yè)的關鍵控制環(huán)節(jié),用于衡量企業(yè)與對標對象的差距,明確企業(yè)需要改進的方向。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在進行標桿管理前,調查了4000名顧客以尋找影響顧客消費選擇的關鍵點:結果20%的人認為價格最重要,80%的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快捷的服務、能提供幫助的員工和對他們的消費忠誠的認可。美孚把這三樣東西簡稱為速度、微笑和安撫,作為對標指標,分別尋找相應的對標對象。

      選擇對標對象

      對標對象是企業(yè)定點學習和超越的標桿,對標對象的選擇既要切合企業(yè)實際,又要考慮對標對象資料數(shù)據(jù)獲取的可能性和獲取成本。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開展標桿管理工作中,選擇的對標對象是世界排名第14位的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而非殼牌等排名第1、第2位的而企業(yè)。

      中海油總裁傅成玉解釋說:“這就像賽跑,現(xiàn)在我是第20名,那么我追趕的對象首先不是第1名、第2名,而必須是19、18、17名這樣往上趕。而且,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發(fā)展歷史上跟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而我們跟它的差距又很大,有可比性和可學性?!?

      具體對標分析

      企業(yè)應對選定的標桿對象進行科學、認真的分析,以掌握標桿對象的最佳實踐。

      中海油公司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進行競爭力對標分析時發(fā)現(xiàn):其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資產(chǎn)規(guī)模之比為1:4,年產(chǎn)量之比也是1:4,營業(yè)收入之比為1:7,國際化程度為1:11,研發(fā)費用之比為1:3.5……

      通過對標分析,中海油認識到了自己與世界水平之間的差距,從領導層到普通的員工都從思想觀念上發(fā)生了轉變,在制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和改革。

      學習與改進

      企業(yè)通過對標分析,明晰與標桿對象間的差距后,組織相關人員擬定改進方案,制定實施計劃,實施績效改進。

      美的電器公司以戴爾的供應商管理庫存為標桿進行標桿分析后發(fā)現(xiàn),15%距離在三天以上車程的遠程供應商是影響庫存管理的關鍵。

      于是美的在順德總部建立倉庫,再把這些倉庫租賃給供應商,庫存成本仍由供應商承擔,這樣美的公司的資金占用率降低了,庫存成本也下降了。

      評價與提高

      標桿管理是一項基礎管理工作,必須及時評價,持續(xù)改進。

      最早開展標桿管理工作的施樂公司,在1976年同日本同行對標,改變產(chǎn)品預算標準、降低產(chǎn)品成本后,又通過標桿管理在1982年向L?L?比恩公司學習庫存管理,在1989年向西恩爾公司物流管理……

      實踐證明,將標桿管理作為提升企業(yè)經(jīng)營業(yè)績的一項基本工具。

    閱讀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