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縣第3批國有林場木材競拍價再走高\滿洲里口岸取消口岸設施維護費
為強化銷售管理,打造公平、公開、公正的銷售環(huán)境和銷售秩序,引入競爭機制。該縣林業(yè)局通過走訪市場、聯(lián)系客戶、研究對策,制訂木材競拍“三個一”原則:一是銷售客商一視同仁。歡迎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廣大客商,本地的老板和外來客商同臺競價;二是木材銷售一律競拍。活立木、采伐木,暢銷材、緊俏材都必須通過競價銷售;三是競銷價一律高于保留價。每次競拍由局紀委成員、縣國有林產(chǎn)營運管理中心、標的林場及縣木材經(jīng)銷中心負責人組成標底評定小組,確定標的保留價,成交價必須高于保留價才拍賣有效。
通知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降低進出口企業(yè)成本,優(yōu)化口岸營商環(huán)境,根據(jù)《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取消全區(qū)口岸設施維護費的通知》(內(nèi)發(fā)改價字〔2019〕575號)文件要求,滿洲里口岸已取消口岸設施維護費,望企業(yè)周知。
滿洲里市口岸管理辦公室
這次行動的工作重點包括:一是對出縣高速公路口的非法運輸木材,野生苗木尤其是珍貴野生植物等行為進行重點打擊和整治;二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對轄區(qū)內(nèi)重點區(qū)域、重點路段的違法運輸木材案件的查處,嚴厲打擊非法運輸尤其是無證運輸木材行為;三是加強對轄區(qū)和的監(jiān)督,嚴厲打擊無證收購,無證運輸木材行為;四是強化橫向聯(lián)系交流和聯(lián)合行動,重點打擊鄰縣交界處等監(jiān)管盲區(qū)的無證收購和無證運輸木材行為;五是加大對轄區(qū)內(nèi)基層木材檢查站的監(jiān)管,人員崗位進行了全部輪換交流。嚴肅查處執(zhí)法不嚴,執(zhí)法不廉,執(zhí)法程序不規(guī)范等違法違紀行為。
目前,市場對紅色的材種需求堅挺,有木材供應商預測,這些木材價格將在未來兩個月會有改善。的需求量也有向上的狀況,這使得出口價格需要向上調(diào)整。另外,供應商注意到了歐盟市場需求迅猛,主要是歐盟成員國家。目前,來自中東和亞洲的國家需求強勁。美國買家對于桃花芯采購活躍。也有行業(yè)人士認為美國木材如白橡、紅橡的價格上漲,使得歐盟商家重新回到熱帶木材品種上。
4月27日上午,泰和縣2016年首批國有木材在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競賣,該縣各林場、木材經(jīng)銷中心及來自省內(nèi)外的10名木材經(jīng)銷商共計30余名代表參與本次拍賣會,會上就橋頭、碧溪、石溪3個林場生產(chǎn)的杉木間伐材共計573.7274m3展開競價銷售。
該縣紀委對競價銷售過程進行了全程監(jiān)督,經(jīng)過2個多小時的幾十次激烈競價,最后由3家木材經(jīng)銷商以高出縣國有林產(chǎn)營運管理中心木竹交易指導價327-365元/m3理想價位獲得本批次木材銷售權(quán),所有木材銷售一空,直接為林場增收21.8萬元,創(chuàng)近年來木材拍賣價格新高。
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館藏明式家具(圖片提供:紐約佳士得)王世襄為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圖錄題字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館藏珍品展,紐約太平洋歷史博物館(圖片提供:紐約佳士得)
文/陳桂湖
藏家名片>>>
羅伯特·伯頓,美國靈修社區(qū)“友朋會”創(chuàng)始人,著名藝術品收藏家,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古典家具收藏,1990年在美國加州創(chuàng)建世界上第一家專門收藏中國家具的博物館: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王世襄先生稱贊其藏品“世罕其匹”,博物館占了幾個“世界第一”。
107件家具的拍賣傳奇
1996年9月19日,在位于紐約的佳士得總部大廳里,一場盛大的中國古典家具的專場拍賣正在舉行。107件美輪美奐的中國古典家具被放置在異國他鄉(xiāng)寬敞明亮的大廳里,為來自全世界的300多位古董藝術業(yè)界、博物館人員以及藏家所觀摩和競拍。結(jié)果,107件家具無一遺漏,全部易主,且皆以高于估價數(shù)倍的價格成交,總額達1120余萬美元,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單場拍賣的最高紀錄。
這次拍賣也是全球首次的明式家具的專場拍賣,拍品數(shù)量之多和成交額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佳士得公司向來有靈敏的市場嗅覺,他們把這批家具做成精裝目錄廣寄全球客戶,包括從未涉足中國藝術的其它領域收藏家和富豪買家,又聘請室內(nèi)設計師以明式家具裝飾生活空間,在國際時尚家居雜志上大做文章,推介這場拍賣。因此,這場拍賣不但全球藝術傳媒大篇幅報道,連《紐約時報》、英國的《金融時報》、《亞洲華爾街日報》等大眾讀物亦廣泛刊發(fā),更促成了其影響之深廣。
這場拍賣是整個拍賣市場和藝術品投資界的一個傳奇,時至今日,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拍賣的主角:107件中國古典家具,在被搬進紐約佳士得的總部大廳之前,一直靜靜置身于美國加州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中。
而這107件中國明式家具,身世漂泊,幾經(jīng)周折而輾轉(zhuǎn)于海外的“新家”,背后更有著許多引人深思的傳奇故事。
賣掉瓷器,賣掉名畫,收藏家具
故事要從一個叫羅伯特·伯頓的美國收藏家說起。他原是一名學校教師,后來在北加州的奧瑞岡創(chuàng)立了一個靈修團體:友朋會。如今已是聞名遐邇的古典家具收藏家柯惕思先生,當時正是這個友朋會的成員,并負責擔任這個團體所屬的木工房的總監(jiān)。據(jù)柯惕思說,友朋會的目標是“透過一個心理學發(fā)展的系統(tǒng),針對個別部分加強靈修的提升”,而友朋會的基本信條則是“把精致帶到當下”。
羅伯特·伯頓先生醉心于藝術品的收藏。他先是積累了數(shù)量可觀的十八世紀的瓷器,接著又收集了許多銀器。后來他又把這些都賣掉,目光轉(zhuǎn)向古代藝術大師的畫作。他收購了包括Terborch的《馬廄景象》(現(xiàn)存于J?PaulGettyM博物館)以及ElisabethVigee-Lebrun在1792年所畫的Kaganek女伯爵肖像在內(nèi)的許多世界名畫??墒遣痪靡院?,他又把這些畫都統(tǒng)統(tǒng)賣掉,而原因正是為了騰出資金來收購中國家具。
方向轉(zhuǎn)變是源于友朋會一心要重構(gòu)文藝復興時期的世界,友朋會位于加州的總部的建筑和裝飾,就是以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風格為模板。為了配合文藝復興時期室內(nèi)裝飾的風格,羅伯特·伯頓奔赴巴黎,尋找十八世紀法國商人委托中國制造的瓷器(18世紀的法國受路易十四與康熙交往的影響曾大刮“中國風”)。
1987年的某日,伯頓照例走進了巴黎的一家商店,然而這一次,他的視線卻不由自主地被一對紫檀木明式官帽椅所吸引。明式家具身上超逸俊雅的靈性之美令深諳藝術價值的伯頓驚喜莫名、深深陶醉,而浸淫藝術品收藏多年的他,更是深知其將來的市場空間,仿佛“撞見一潭清新的活泉”,于是,他立即將這對官帽椅買下并運回了加州總部。從此他的收藏方向就完全轉(zhuǎn)變,變賣了全部原有的藏品,把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對明式家具的收藏當中。
也是無巧不成書,彼時正是王世襄先生1985年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賞》一書在海外掀起熱潮之時。該書是王世襄先生一生研究的心血,書中精選了162件明式家具珍品的照片,對明式家具的用料、源流以及藝術之美,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做了精詳?shù)慕馕觥_@本書引起了歐美熱衷中國文化的學術界和收藏家們的廣泛關注,從1985年到1988年的3年之間,《明式家具珍賞》就相繼有臺灣中文版以及英、美、泰等國不同出版社的英文本、法文本、德文本等九個版本問世,“明式家具”一詞成為海外藏家們的口頭熱詞。
一群外國人“幾近天真”地踏進明式家具收藏大門
遇上中國古典家具,對羅伯特·伯頓來說,無異于打開了一片新天地。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和友朋會成員的這些“家具門外漢”們是“幾近天真”甚至“莽撞”地,一腳踏進了明式家具收藏的新領域。
“當時我們真是和時間賽跑,”伯頓說,“因為這個收藏中國黃金時期的家具的黃金時刻稍縱即逝?!?/p>
確實,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大陸的國人溫飽尚未解決,完全不知收藏與拍賣為何物,被外國人視為珍寶的明式家具,還遠未顯示出其應有的價值。羅伯特·伯頓和他的團隊恰逢其時,確實也自然地正是“和時間賽跑”。他們極具高效地搜尋明式家具,足跡遍及巴黎、倫敦、香港以及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據(jù)說光差旅費一年就花掉了130萬美元左右,可見其工作之熱情和不計成本。至1990年初,他們就成功收集到70余件精美的明式家具,并在加州友朋會總部所在地的一個風景秀麗的人工湖畔建成了一座“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
伯頓形容其收藏是百科全書式的,舉凡椅凳、桌案、床榻、柜格以及雜物如官皮箱、提盒、面盆架等都在其搜求之列。而伯頓先生自己,則更是“睡臥羅漢床,日用黃花梨畫案”,至少在形式上過足了中國傳統(tǒng)名士精品生活的癮。至1994年,羅伯特·伯頓的團隊共把百余件中國明式家具安置在這座“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中。而正是這些家具,在時隔兩年之后,就登上了佳士得的拍場,締造了本文開篇所講的那個“拍場上的傳奇”。
王世襄的熱誠和遺憾
伯頓和他的團隊在開始明式家具收藏之初就曾專門去北京拜訪過王世襄先生,在收集的過程中,他們更幾乎每隔一兩周就會派人把家具的照片送請王世襄做鑒定和考評,王世襄則對每一件家具都逐一鑒定并細寫了文字說明。這些照片和文字說明后來又匯集成英文版的圖錄《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藏珍品》,而中文版的則成為王世襄先生編著的《明式家具萃珍》一書。在這本書的前言中,王世襄寫道:“在這里敬告各位讀者,我為這本書每件家具寫的說明,差不多是和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的收藏同步進行的。建館之初,我已被邀參加日后圖錄的編寫。館中每增添一件家具,即寄我照片,要我寫下對它的看法。為了了解實物,我曾三度赴加州在博物館小住,觀察每一件藏品?!?/p>
1990年“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成立之時,王世襄先生也應邀赴美幫助選址,并提議把那個人工湖命名為“魯班湖”,而博物館的成立也是由王世襄先生親寫匾額并揭其幕。
大概是羅伯特·伯頓一眾人等對明式家具的熱誠打動了熱誠的學者王世襄。當時“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不僅僅是收藏和展覽,同時還辦有館刊,對明式家具做認真的學術上的研究并刊發(fā)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章。這份館刊名為《中國古典家具學會季刊》,彩色精裝,是該博物館的一項創(chuàng)舉。伯頓要求該刊物要“像禪椅一樣簡明、沉思、不花俏”。王世襄先生前后三次應邀造訪該博物館,并對這些外國人高效的工作和一絲不茍的研究精神贊許有加。他曾在文章中稱贊這個博物館:“僅僅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已占了幾個世界第一”。
可以說,“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自其發(fā)起之日開始,從藏品的收集到正式成立和運營,都與王世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然而,1994年,才成立4年左右的這座博物館就在羅伯特·伯頓本人的授意下閉館,改頭換面,又轉(zhuǎn)而收集法國裝飾藝術。館刊停刊,館中的明式家具藏品先是在紐約太平洋歷史博物館舉辦展覽,而后幾經(jīng)周折,又成為紐約佳士得拍場上的拍品,從此流散天下。
王世襄為此也充滿遺憾和唏噓。對于這一段參與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的整個歷程和態(tài)度,王世襄在《明式家具萃珍》的前言中,有著其清晰的說明:
“讀者可能想不到該館將上百件精美的明式家具收集到一起只用了六七年的時間(約1987~1994年)。這六七年對收藏者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有利時機。約從1986年起,人數(shù)眾多、大大小小的倒爺們到全國各地搜尋明式家具,真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該館在短時間內(nèi)能有如此豐碩成果,是因它適逢其會和認真選購的結(jié)果。我們不能因為其歷時短暫而低估其重要性。因為這一批珍貴家具已稱得上世罕其匹。我相信今后即使有人舍得花費更多的資財和時間,也難再建成這樣一個收藏。五十年前我曾為古代家具的慘遭毀壞而落淚,近年又為被盜運一空,國內(nèi)將絕跡而悲傷。拙作的問世,竟導致這樣的后果,實非初料所及,只能是我徒喚奈何?!?/p>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