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资源库,色欲天天天综合网,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一件紅木家具的誕生\2020年上半年加納木材產品出口152,652立方米
詳細內容

一件紅木家具的誕生\2020年上半年加納木材產品出口152,652立方米

時間:2020-10-11     人氣:792     來源:     作者:
概述:市場上的紅木家具材質有別,風格各異,但無論哪種款式和材質,一件紅木家具的誕生都必須經過能工巧匠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精心打造。今天介紹的是紅木家具制作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紋飾雕刻。四、精雕細琢,顯意韻家具雕刻以木為載體,以刀代筆,表達了深邃的藝術人文情懷。......

市場上的紅木家具材質有別,風格各異,但無論哪種款式和材質,一件紅木家具的誕生都必須經過能工巧匠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精心打造。今天介紹的是紅木家具制作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紋飾雕刻。四、精雕細琢,顯意韻

家具雕刻以木為載體,以刀代筆,表達了深邃的藝術人文情懷。構圖與雕刻是紅木家具藝術性的關鍵要素,好的紅木家具要做到設計構圖巧妙生動、富有寓意,紋飾圖案比例勻稱,雕刻圖案光整清晰、層次分明,鏟底平整光潔無刀痕。

雕刻技藝要借助紋飾和構圖來表現(xiàn),有吉祥寓意的龍鳳、如意、花卉,也有表達文人雅志的梅蘭竹菊、歲寒三友,更有百子多福、平安如意、喜上眉梢等祥瑞組合,表達人們祈子延壽、迎祥納福、驅災禳禍的美好愿望。還有企業(yè)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挖掘,對經典名作的重現(xiàn)再造,精制出像“十全十美”套房組合、《清明上河圖》雕刻掛屏等雕刻精品佳作。

木雕手法有浮雕、淺雕、陰雕、透雕、鏤空雕刻、通雕、立體圓雕,還有絲翎檀雕等創(chuàng)新技法,配以鑿、雕、修、刮、磨等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構圖生動,形象鮮明,線條流暢的家具精品。


2017年上半年,加納木材產品出口152,652立方米,出口收入8290萬歐元。與2016年上半年相比,出口量下降了21%,出口收入下降了25%。

6月份,加納木材及木制品出口總量35,700立方米,同比下降近6%。出口木制品種類包括初級材產品木桿和短木柴,這兩部分出口量是12462立方米,出口收入將近380萬歐元。

6月出口的二級木材產品包括鋸材、膠合板、貼面板等,這是加納木材產品出口的主要部分,出口量為134,140立方米,出口收入達763萬歐元。在加納,三級木材產品有加工成型的模具、地板、木釘和家具部件,這部分木制品的出口收入達284萬歐元。

(記者mandy)

(聲明:凡轉載文章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 資料圖

    N本報記者歐陽進權

    本報訊為期四天的中國嘉德[微博]2013秋拍將于今日結束。記者昨日獲悉,此次拍賣行時隔十年再次推出了“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舊藏”專場。王世襄在明清家具的研究和收藏界擁有泰斗級地位,籍貫福州。他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明末清初黃花梨琴案”(如圖)及最后一件家具“花梨木獨板大畫案”,分別以517.5萬元和1265萬元成交。

    “明末清初黃花梨琴案”尺寸為159厘米×60.5厘米×72厘米,原本是一張畫案。而古人在教琴的時候講究兩人相對,相互觀察對方的指法,王世襄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向管平湖學琴,將這張畫案創(chuàng)新性地改造成了琴桌。

    由此,這張琴桌陪伴了王老夫婦一生。

    該琴案的拍賣估價是160萬元至260萬元之間,上周日下午拍賣時,最終以517.5萬元成交,高出估價一倍左右。

    近代的花梨木獨板大畫案尺寸為270厘米×91厘米×82厘米,是王世襄一生中收藏的最后一件家具。這張畫案由王世襄親自設計、田家青制作,是見證了兩人師徒情誼的珍品。王世襄生前對這張畫案極其喜愛,眾多著作誕生于此,還撰寫了《案銘》并刻于案上。


    不知從何時起,“美”的代表似乎變成了尖下巴、小V臉,無論是靠手術還是靠化妝,我們身邊突然之間就誕生了無數個仿佛低頭就能戳死自己的蛇精臉……

    就在頻頻撞臉的“網紅臉”讓大眾審美疲勞的時候,時尚雜志和大熒幕卻對天然的“高級臉”尤為青睞。馮小剛導演早在籌備《芳華》的時候,就提到過“整過容的免談”,而片中飾演女主角的鐘楚曦,本人就擁有一張復古系的高級臉,氣質獨特,令人過目難忘。

    電影《芳華》劇照(資料圖)

    現(xiàn)在由高級臉引申而出的“高級美”已然成為一種趨勢,成為一種大受追捧的審美,生活中的家居設計之美,作為人們品位的體現(xiàn)和具化亦是如此。強調“至尚至簡,璞睿生活”,充滿恬淡清高的自然中式氣韻的輕中式風格成為家居界的“高級臉”。

    那么,輕中式的中式味道和高級感從哪來呢?

    源于大自然的靈性饋贈

    與蛇精臉不同,高級臉的首要標準就是天然清新,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最好詮釋,對于輕中式家具來說也是如此,取自然之形,露本質之色,順天然之質,融生活之用。實木是它的風骨;木材肌理畢現(xiàn)是它的韻致;舒緩靈動的線條是它的形姿;傳統(tǒng)榫卯結構是它的靈魂,充分滿足現(xiàn)代都市人的自然歸屬感,完美詮釋了與自然共生的生態(tài)法則。

    紅日·尚璞系列餐廳家具主題設計

    例如輕中式實木家具的代表企業(yè)紅日·尚璞系列產品的原料就采用非洲原始森林出產的“木中貴族”烏金木,配合他們首創(chuàng)花梨色涂裝,用半開放漆工藝,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烏金木獨特的美觀紋理,并配合承襲傳統(tǒng)而來的榫卯結構工藝,以健康環(huán)保、綠色天然為特色,讓家具雋永傳承。

    去繁從簡與傳統(tǒng)神韻高度契合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素儉之極,雅之始也,傳承了兩千多年的中式意境之美,就像一種文化基因,深植在中國人骨髓中。

    輕中式與傳統(tǒng)中式相比一個很大不同就是:輕中式家具在最大化保留傳統(tǒng)中式家具上的文化寓意與中式神韻的基礎之上,對中式元素進行解構與重組,簡化外在的形體,使其在審美與功能上,令人感受到一種富有人文情趣的韻致之美的同時,更加符合現(xiàn)在居家生活的特性和需求。即使只通過一點經典中式元素,或表現(xiàn)于型體、或點綴于細節(jié),卻總能讓人捕捉到中式傳統(tǒng)韻味,并且產生一種“高級品味”的感覺。

    紅日·尚璞系列居室“華貴”主題設計

    時尚大氣的床屏,設計靈感來源于“孔雀開屏”的華麗綻放,在對古典傳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之中凸顯意境,讓居室更具文化底蘊。

    紅日·尚璞系列“高山流水”主題設計

    圖中花架的設計來源于太極八卦,寫實與寫意之間恰到好處,虛實結合,高低錯落,交相呼應,隱約之間有一種高山流水的高雅意境。

    國際化審美高度

    就如同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超模都擁有一張國際化的“高級臉”一樣,輕中式家具更有國際化審美高度。

    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當代生活方式融合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一種設計和生活的時尚。在保證中式風格的前提下,兼容并蓄融合其它家具風格設計,把古樸傳承與現(xiàn)代時尚融為一體,將現(xiàn)代中式與北歐風的特性相結合,使得外觀更加流暢飄逸有設計感,并且依據最符合東方人體結構的曲線設計,打造最具舒適性的現(xiàn)代家居。

    紅日·尚璞系列“愛馬仕橙”主題設計

    采用愛馬仕專用的橙色系,結合端莊大氣的造型,打破傳統(tǒng)坐具的外形與結構,彰顯輕中式的貴族氣派,呈現(xiàn)出一種典雅古樸的現(xiàn)代時尚風尚。

    紅日·尚璞系列“時尚”主題設計

    將民族特色以更加簡潔明了的藝術形態(tài)嵌入到家具設計當中,顯現(xiàn)極其出色的美觀性與寓意性的同時,營造一種全新的舒適、文化、藝術、知性的家具氛圍,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時尚的文化品位。

    因此作為家具圈的“高級臉”,年輕的新貴一族更加青睞與簡化之后的當代輕中式家具,以現(xiàn)代時尚的手法承載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創(chuàng)導了一種新時代的新貴族知性生活理念,讓生活居室中處處充滿“高級美”。

    閱讀全文
  • 拍場:

    2015年12月8日凌晨,保利十周年古董珍玩之夜,備受關注的“禹貢”專場中,“明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在經過多番激烈角逐后,最終以2250萬元落槌,加傭金成交價為2587.5萬元。

    這座曾被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先生貶為“八病”之一的方臺,一時間被推到聚光燈下。那么,它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和審美價值呢?業(yè)界展開了激烈的爭議。

    王世襄著作《明式家具研究》

    一件被王世襄貶為“八病”的方臺何以一再拍出天價?

    編輯/陳盛娥圖片提供/北京保利

    明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明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正面)

    明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

    LOT號:7354

    面49×49厘米;肩57.5×57.5厘米;高141厘米;重88.6千克

    估價:1500萬元~2000萬元;成交價:2587.5萬元

    專場:禹貢:十周年古董珍玩之夜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時間:12月7日晚8:00

    出處:1、北京龍順成硬木家具廠舊藏

    2、李翰祥“清水山房”舊藏

    著錄:1、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研究》,三聯(lián)書店,第366頁;

    2、田家青主編,《盛世雅集:2008年中國古典家具精品展》,紫禁城出版社,第26頁。

    分解式摹擬黃花梨臺座的形制演變圖(1。常規(guī)黃花梨香幾式樣2。將牙板加大,表現(xiàn)為垂云紋式牙板和低矮的四足3。拔高束腰,雕飾圖案
    明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局部)

    方臺取形于正方形方臺和長方形方幾,在結構上完全以直模仿建筑輪廓,人以莊穆之美。設計嚴格遵守稱均衡法則,紋飾內容分為兩組,正面與背面一致,左側與右側相同,細部雕刻,也由中間向左右均分。

    為了表現(xiàn)紀念碑性的裝飾效果,利用雕刻和凹凸象征權威,取材石雕建筑上如柱頭、扶壁柱、檐板和飾帶常見的魑龍、卷草作為方臺正面的表面裝飾。螭龍身尾呈草葉紋與拐子紋組合狀,二螭相對,象鼻,頭部有演變成花草之勢,中間卷草紋亦呈方折。這種紋飾頻繁出現(xiàn)在明代嘉靖、萬歷經天啟、崇禎時期的瓷器、玉器和家具上。

    構造上部近似方臺,四壁凹入,浮雕雙螭捧壽,用栽榫與下面的大方幾聯(lián)結。大方幾外貌似分兩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邊幾,惟牙子下掛,鎪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彎腿落在托泥上。實際上兩截相連,四腿都是一木連做。四面腿間空間隨著腿子的曲線打槽裝板,浮雕螭紋。用料可謂不惜工本,臺面厚度達6厘米,腿部直徑竟達13厘米,下料之大,用材之費,耗工之多驚人。莊重威嚴氣勢之外,又有曲線的柔軟之感。

    整體造型自臺面往下弧度凹凸轉變流暢,曲線精準不失彈性。細部雕刻圍繞雙螭捧壽的主題,鏟地浮雕,刀法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明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曾是北京龍順成硬木家具廠舊藏,后經李翰祥“清水山房”遞藏,上過多次拍賣:

    1995年10月9日秋拍,中國嘉德“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專場,Lot836,成交價88萬元,拔得頭籌;

    2004年11月6日中國嘉德秋拍,Lot396,成交價429萬元。

    2015年12月,北京保利“禹貢”專場,Lot7254,以2250萬元落槌,加傭金成交價為2587.5萬元。

    這幾次成交價,在當時都可稱得上是“天價”。

    然而,這件方臺卻被王世襄先生貶為“明式家具八病”中的第三病“臃腫”,全文如下:這是一件現(xiàn)在用途還不太清楚的家具,其造型似受石雕臺座的影響,可能原為寺院中用來置放銅盤或法器的,但花紋又不類似。今姑名之曰臺座。其構造上部近似方臺,四面凹入,浮雕雙螭捧壽,用栽榫與下面的大方幾連接,大方幾外貌似分兩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方幾,惟牙子下掛,鎪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彎腿落在托泥上。實際上兩截相連,四腿都是一木連做,四面腿間空間隨著腿子的曲線打槽裝板,浮雕螭紋。論其制作,下料之大,用材之費,耗工之多是驚人的。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實效證明臺座的設計是失敗的,制者昧于木器不宜仿石器的道理,以致既不凝重,也不雄偉,而只落得笨拙臃腫,不堪入目。

    而今,它何以在十年間價格躥升如此之快?業(yè)界褒貶不一,我們整理了幾位有代表性的觀點,或許可以從中揭開方臺的秘密,還原方臺真正的價值。

    張德祥:我知重器

    張德祥中國古典家具研究學者

    明黃花梨螭紋大臺座是一件流傳有序的驚世重器。

    張德祥中國古典家具研究學者

    1979年冬,我在北京硬木家具廠精品室第一次見到這件重器。此處平時并不對外開放,房間里收藏的都是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前魯班館街上幾十家古家具商鋪看家惜售的鎮(zhèn)店之寶,真可謂是滿堂精華,美不勝收。但我的目光卻總被這件雄奇的臺座吸引住。見我驚嘆之狀,原魯班館資深經營者李先生介紹道:這是當年魯班館街上的鎮(zhèn)街之寶,京城木器行無人不知的國寶重器。

    轉年,我在《文物》雜志80年第六期上看到了王世襄先生發(fā)表的《明式家具的“病”》一文。文中竟將此重器貶為“八病”之一,他寫到:“可能是為寺院中用來放銅磬的法器的”,“論其制作,可謂不惜工本,下料之大,用料之費,耗工之多驚人的”。但最后對其的結論卻是:“笨拙臃腫”。對此結論,我真的是大感不解,以王先生的學識閱歷,理應知曉寺廟殿堂之上高大佛像前的供桌供案,鐘鼓磬架等都應以雄沈厚重為宜呀?此器稀有厚重的品貌,應是最符合高堂大殿上使用功能的呀!老人家墮其入“臃腫”之病是為何道理呢?

    帶著疑問,我到芳嘉園去請教了王老。原來,王先生寫此文章時,還在文物研究所上班,幾乎所有的寫作都要在晚上熬夜進行,非常辛苦,故文章進展很慢。此“品、病”文章經雜志社反復催稿,已到最后交稿期限,天亮就一定要將稿件寄出,否則就會影響出刊日期了。已深夜3點多了,眼看就要天亮,王先生尚未在數據中找到最合“臃腫”病相的家具圖片,情急之下,困乏已極的老人,只能暫時以此重碩多曲的臺座照片,來勉強頂替一下“臃腫”之病的家具圖片了,這本是無奈之下的“湊合之舉”。這也是王老在整篇“品”與“病”文章中,為什么對“臃腫”家具所寫文字最簡短的原因。當時王老是想:待天亮把稿件寄出,再設法去找一張真正符合“臃腫”之病的家具照片,盡快的寄給出版社,爭取把這張不太合適的臺座照片換下來。令王先生沒想到的是,雜志很快就印出來了,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更改這張圖片了。最后,王先生感慨的對我說:“文章千古事,白紙黑字的,真是湊合不得呀!”

    今天,將當年師生的討論和王老心中的遺憾在此傳達給大家,除了為這只優(yōu)秀的臺座重器正名,也是對以往的師生情誼的一種緬懷。

    張輝:爭議之器,必有內涵

    張輝

    明式家具研究學者

    雅昌藝術網、《古典工藝家具》專欄作者

    張輝明式家具研究學者,雅昌藝術網、《古典工藝家具》專欄作者。

    保利秋拍的黃花梨雕螭龍紋方臺的拍賣已塵埃落定,多方人士臉上都綻出笑容。但社會上的爭議和討論仍在發(fā)酵,這成為一個小小的拍賣事件了。亦可證吾人所言,爭議之器必有內涵。

    正視圖象上,隱隱感覺得匠師在大氣磅礴中是有所收斂,尤其是在器物中部,雕刻出的上腿與下腿交接處的內收凹進,消解了外膨寬大的視感。同時在此處形成神秘的曲線節(jié)奏,上腿下腿為一木而成,此等一舉三得,神來之筆。如果循著常規(guī)的三彎腿式樣制作,上述三美盡失。

    爭議之士,多為名人,器存褒貶,更富玩味。但這些是表象,起決定作用處,是它有無可供深究的內涵。本器,惡其者稱為“病”,好之人視為“品”;有人斥之“臃腫”,有人稱之“雄偉”。

    《二十四詩品》以及王世襄的“十六品”本非科學理性的定義分析,而是“比物取象,目擊道存”的形象感悟思維,以形似之語區(qū)別諸類作品。人們再以其感悟他物,分歧出現(xiàn)也在所難免。

    形象化的表述帶有一定的含混化,所以后人對《二十四詩品》多有爭議也有其道理,清代楊振綱在《詩品解序》中就稱其“以不解解其所不解”?,F(xiàn)代科學的分類要求在明確概念下,提出明確的界定。這一點我們無需苛求前人,但應清醒。

    相信絕大多數見過此器(包括照片)的人多少年都是一頭霧水,其妙莫名。似乎此器玄奧頗多,令人訝異和迷茫。對比圖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側身的確顯得“臃腫”。但照片也往往欺騙我們的眼睛,胖人照相側身顯著苗條,此座側身照片反則富態(tài),王世襄先生是否當年也上其一當?其實個中之妙一言蔽之曰:加大觀賞面。

    看得出這是個觀賞面主義的極品,制作者在此要大展身手,以示其不凡:

    (1)邊抹、托腮厚大;

    (2)束腰強烈地增高,有托腮;

    (3)牙板肥大下垂如云紋;

    (4)矮足與牙板寬度相應,構成牙板一部分;

    (5)矮足下接三彎腿,足雕卷云紋;

    (6)兩層腿足間開槽裝板,大面積擋板封實以延展雕飾之面。求取觀賞面之心何其壯哉;

    (7)方正托泥。

    如果將本器四足間封實的四面剔去,其貌若何?類乎香幾,粗壯而已。制作者處處加大立面,追求雕飾的效果,把觀賞面法則突顯得令人震撼。這一點最重要,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稱“品”斥“病”之聲,皆由此生。

    由此幾座,可以重申,明式家具是博大的,非為簡約、簡潔等等幾個字可以概括,相反,越復雜的結構,就越有匠學精華、設計和審美要求。

    我們設身處地在那個時代的生產場景考慮這件作品,你就可以體會它的難能可貴。

    劉傳?。哼@是一次三贏的拍賣結果

    劉傳俊

    古典家具行家、藏家

    劉傳俊古典家具行家、藏家

    幾個好友微信電話與我溝通這件拍品的看法。在這種經濟形勢下能拍出這樣的價格要恭喜賣家、拍賣公司和買家。

    首先這是一次三贏的拍賣結果。此幾2004年嘉德拍賣差不多400萬成交。試想一下2004年北京三環(huán)的房價和現(xiàn)在的房價對比。買家會很舒服。更關鍵的是房子很多,隨時可以買到,而此幾僅此一件。

    誠然王老對此件拍品有過很中肯點評。我們尊重前輩但不能盲從。美因人而異、物因地制宜。用傳統(tǒng)的明式(蘇式)古典家具審美評判這樣一件用料奢侈不惜工本、儀式型裝飾性很強的廟堂、宗祠家具顯然不合適。明式(蘇式)家具中的書房家具是其經典。符合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而寢室和廳堂明式家具則更趨于功能性和儀式性。

    明式家具中另一類廟堂或宗祠家具,一直被今人或前人認為是臃腫、浮夸、笨重、牽強……這個評判標準,是我們根深蒂固的純明式(蘇式)文人家具的評判標準。用其來評判它,實在是委屈它了。這完全是兩個體系。試想一下宏偉大殿、廟堂、宗祠之內放一件柔美、古樸的明式或圓或方、體量標準的素幾。氣場孰強孰弱,不言自明。

    此件流傳有序、被多次引用刊發(fā)的大幾,恐世間僅此一件。恭喜新主人!眼光獨具!喜得寶物!

    項立平:十年翻30倍,并不貴

    項立平

    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財經評論員

    項立平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財經評論員

    這件大方臺在新中國之后的傳承經歷就比較清晰了,五十年代,它是公私合營魯班館古董家具店鋪里的一件鎮(zhèn)店之寶。直到1984年,在北京拍攝電影《垂簾聽政》的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將其購得。1995年,李翰祥因為籌建影視基地資金需要,將其委托給中國嘉德拍賣,成交價高達88萬人民幣,當時為馬未都競得后轉讓給了他的客人。到了2004年,它在中國嘉德再次上拍換手,成交價格為429萬元人民幣。

    1995年的88萬在藝術市場大概可以買到一些怎樣的作品嗎?同樣以明式家具舉例,如今市場上動輒可以賣到大幾十萬、上百萬的明代黃花梨炕桌,當時的成交價一般是三五萬。而如果拿書畫來類比的話,1995年中國嘉德拍了一場楊永德藏齊白石專場,如今一張都可以賣到大幾百萬上千萬的齊白石立軸,當年的88萬可以買上四五張。再和一些當代藝術來比較,當年的88萬就更值錢了,剛剛在嘉德秋拍拍出3795萬元的石沖大裸男,1996年的成交價格只有30萬元。

    中國藝術市場玩了20年,如果說收藏一件普通的藝術品,其投資回報往往也就在十幾到二十倍,其漲幅可能不如在北京或者上海的一套房子。但如果投資了一件頂尖的藝術精品,那么,20年投資回報達到100倍甚至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件由王世襄先生所著錄,體量巨大奢華至極的黃花梨家具,又是存世的孤品,它顯然屬于“藝術精品”的范疇,從十年前的88萬元翻30倍,以2587萬元成交,真的不貴。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2013年一路紅紅火火、價格持續(xù)上漲的紅木家具,由于紅木原材料緊缺帶來的連鎖反應已經延伸到終端市場,近期的漲幅更是驚人。據深發(fā)紅木北京公司總經理王海敏先生介紹,入冬以來,紅木家具的價格比夏秋兩季確有漲幅,目前原材料的緊缺,還可能導致明年紅木家具價格的持續(xù)上漲。

    紅木家具價格的上漲,更加體現(xiàn)了它的稀缺與珍貴,珍稀更要愛惜,寒冷的冬季對紅木家具的保養(yǎng)不容忽視。王海敏總經理提請消費者從以下幾方面關注紅木家具的冬季保養(yǎng):

    1.冬季氣候干燥,室內也相對干燥,不要將紅木家具擺放在暖氣附近,室內溫度也不易過高。

    2.可采用加濕器噴濕,室內養(yǎng)魚、養(yǎng)花、經常用濕墩布擦地、暖氣上搭濕布等來調節(jié)室內空氣濕度,讓室內濕度維持在25%~35%之間。

    3.不宜燙蠟,這個季節(jié)新買的家具不適合燙蠟。即便擦蠟也要注意要量少、次數少,只擦家具背面、底面,不擦正面,對家具的水分進行適度封閉。

    4.不要使用濕布去擦家具灰塵。應首先將家具浮面灰塵輕輕拂去,再用純棉干布擦,以免顆粒灰塵傷害家具表層而不美觀。

    5.家具的擺放要放平放正,不要四腿不在一個平面上。家具整體要與地面保持垂直,否則極易引起家具整體和門等部位變形,最終造成縫口開縫,有損家具的壽命。

    精心保養(yǎng)你的紅木家具,舒心地享用,細心品味,讓“紅木恒永久,代代永相傳。”吧!

    (齊悅)

    閱讀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