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木材出口取得積極進展\四川古藺縣成功舉辦2020年木材檢驗員培訓班
加納林業(yè)委員會木材工業(yè)發(fā)展部門(tidd)已于2018年1月公布了該國木材和木材出口報告。
2018年第一個月,加納出口31,289立方米木材,獲得了1935萬歐元出口額。這代表著出口價值同比增長9%,出口量增長近2%。
2018年1月出口木材主要是氣干鋸材(71%)、窯干鋸材(12%)、木坯(8%)、單切板(3%)和家具部件。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國(41%)和印度(34%)。報告還指出了柚木(34%)、紅木(34%)、白木(7%)、吉貝(5%)和緬茄(3%)是出口主要材種。
古藺是林業(yè)大縣,年產(chǎn)木材5萬立方米左右,木材檢驗是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古藺縣老一批木材檢驗員多已退休,導致縣木材檢驗員嚴重缺乏,影響到木材運輸計量和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工作。為提高森林資源管理水平,推進縣木材流通變現(xiàn)、保障林政執(zhí)法工作的合法性,古藺縣林業(yè)局邀請四川省林業(yè)干部學校到古藺縣開辦一期木材檢驗員培訓班。
2015年5月30日至6月4日,古藺縣首屆木材檢驗員培訓班在古藺縣成功舉行。期間,國有兩場一站、基層站所、森林公安局、執(zhí)法大隊、林政資源股以及全縣范圍內(nèi)的木材經(jīng)營加工業(yè)主80余人參加培訓。四川省林業(yè)干部學校根據(jù)縣商品材流通的實際情況設置培訓講課內(nèi)容,對木材識別、倉儲、運輸、加工等知識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并進行了實際操作培訓及考試并全部考試過關。
通過本次培訓,古藺縣林業(yè)工作者以及經(jīng)營加工業(yè)主對木材檢驗知識有了系統(tǒng)認識,即將取得木材檢驗員資格證書。這將對古藺縣森林資源管理、木材流通市場規(guī)范化建設和依法行政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今年前七個月,加納木材出口總量為177,300立方米,總價值達7190萬歐元。略高于去年的162,410立方米或7156萬歐元。
2014年前七個月,二等木制品出口量占木制品出口市場91%的份額,包括氣干和窯干鋸材、單板、膠合板和細木工板。
一等和三等木制品出口量所占市場份額均在4-5%之間。木柱出口總量為4,688立方米,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細木工板(塑模制品)出口總量也翻了一倍。
加拿大東部最大木材加工公司默里兄弟木材公司第三代掌門人特德默里3日表示,公司將增加對中國、中東和歐洲的木材出口,同時提高對美國的木材出口價格。
4月2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初裁結果,認定加拿大向美國的軟木出口存在補貼,將通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對加拿大相關企業(yè)征收相應保證金。為減少經(jīng)濟損失,加拿大木材公司紛紛計劃增加對非美國市場的木材出口
美國商業(yè)資訊(BUSINESSWIRE)在報道非洲聯(lián)盟(AfricanUnion,AU)和西非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EconomicCommunityofWestAfricanStates,ECOWAS)在加納首都阿克拉(Accra,Ghana)組織的刺猬紫檀貿(mào)易會議時,亦將環(huán)境調(diào)查署(EIA)在2019年7月30日的調(diào)查報告《欺騙性的禁令:腐敗與共謀是如何加劇了加納刺猬紫檀的非法貿(mào)易》BAN-BOOZLED:HowcorruptionandcollusionfuelillegalrosewoodtradeinGhana。
這份報告揭露了發(fā)生在加納的機構化木材交易活動,顯示加納本身面臨著嚴重的刺猬紫檀(rosewood)非法砍伐問題,而這個危機還在整個地區(qū)持續(xù)。盡管自2019年3月以來,加納全面禁止了刺猬紫檀的砍伐,但是,該國農(nóng)村社區(qū)的干旱森林仍然飽受紅木被掠奪之苦。環(huán)境調(diào)查署(EIA)評估估計,自2012年以來,加納有超過54萬噸的刺猬紫檀(rosewood):相當于23478條二十英尺集裝箱貨柜或約600萬株樹木被非法采伐并出口到中國,與南部非洲血檀(Mukula)的情況相同,加納的刺猬紫檀禁令也是時不時出臺或解除。環(huán)境調(diào)查署(EIA)記錄了一個大規(guī)模制度化的木材販運勾當,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猖狂地進行,是與林業(yè)部門高層的腐敗和暗中操作脫不了干系的。
上漆:是保護更是裝飾
我國很早就有用漆或者蠟保護生活用具的先例,在崔建林主編的《古典家具》中提到,在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村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三文化層中,出土了一件漆木碗,這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漆器,距今已有7000余年了。
上漆工藝既能使家具防腐防潮,又特別適合美化加工,應用于家具的歷史非常悠久,成為中國家具主要的裝飾方法。從商周時期至南北朝,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商周時期的漆箱、漆案、漆幾等都非常精美。漢代,漆飾彩繪更是木質(zhì)家具的主要特征。唐代金漆鑲嵌、彩繪等工藝被廣泛應用于大件家具。宋代帝后畫像中的椅子就有彩漆描繪的花紋。明清時代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黃金時期,硬木家具逐漸取代漆木家具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但是從宮廷和上流社會的使用來看,漆木家具仍然保持主流地位,而且漆飾工藝更加豐富多彩,各種技法齊備。
明代以來漆飾工藝十分發(fā)達,能工巧匠輩出,工藝達到了很高水平。用于座椅的漆飾有:素漆、彩漆、隴金、描金、雕漆等多種工藝,民間漆飾比較簡樸,宮廷則講究華麗。朱紅色在明代家具的漆飾中是很重要的色彩,它表達了中華民族講究吉祥、旺盛的心理。相對而言,當時的文人雅士都比較喜愛這類家具。另外,紫檀家具在古代一般是不上漆的;或上很薄、很少的透明漆,但木胎的打磨極為精細。
到了清代以后,黑色成了最流行的色彩,透露出神秘尊貴的氣息,“以黑為貴”成了時尚。黑色的大漆家具有著廣泛的市場,至今在北方的一些地方還能看到這種文化傳統(tǒng)。
燙蠟:最含蓄的裝飾
張曉明所著的《中國家具》中提到,燙蠟工藝最先應用于青銅器表面,可以保護青銅器歷經(jīng)千年而不腐蝕。后來這種工藝被有心的匠人應用在小件的根雕作品上,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進而發(fā)展到應用于家具表面。
燙蠟的目的是為了填充木材棕眼的空間,在木材表面為密封的保護層,用以保持木材含水量的相對穩(wěn)定,防止外界濕度變化給木材造成較大的伸縮變化。燙進木材中的蠟可以減小木材的伸縮,增加家具的硬度,防止家具翹曲變形;可以提高家具的耐磨性,家具的邊線和棱角處不會因為過度磨損而影響美觀;還可以減小蟲蟻的侵蝕,并對木材進行保養(yǎng)和滋潤,延長家具的使用壽命。
由于燙蠟選用的天然蜂蠟或者白蠟不是無色而是黃色,燙到家具表面之后,使得原有的木材顏色明度降低、彩度增加(偏黃),再加上燙蠟過程中對木材的高溫烘烤也會加深木材的顏色,所以燙蠟后木材的顏色比燙蠟前要深一些,色澤也會更加圓潤,降低了原本色彩的浮躁感,增加了其深沉、含蓄、內(nèi)斂的韻味,彌補了有些木材顏色上的缺陷。
同時,燙蠟的裝飾效果含蓄優(yōu)雅,更能彰顯木材自然天成的優(yōu)美的木紋和色澤。打磨后的家具光亮如鏡,由于不斷受到空氣的氧化、人手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響,這層蠟質(zhì)的保護膜在家具表面、棱色和邊線等處會出現(xiàn)一種自然的、透亮的、溫潤如玉的質(zhì)感。隨著時間的流逝,有色差的木材,色差也會越來越小而且趨于均勻,木材的花紋和色澤也會格外雋永耐看。燙蠟把木材的天然材質(zhì)發(fā)揮至極致的同時,更顯示出天然質(zhì)樸、不加雕琢的美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