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xié)會對進口木材的“木材運輸證”和“植物檢疫證書”問題進行調研\(zhòng)柳桉低位平穩(wěn)
在太倉,調查組一行到太倉市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進行調研,并與協(xié)會會員、太倉海關、太倉檢驗檢疫局代表進行了座談。與會代表對“兩證”問題反映強烈,表示我國森林保護重點在于源頭,而不是在木材流通環(huán)節(jié)?,F(xiàn)在,由于木材運輸證所填信息過于詳細,成為一些木材檢查站變相收費的借口,植物檢疫證書只是憑借相關證明辦理,沒有進行實際檢疫,增加企業(yè)負擔。
在張家港,調查組到張家港市木材行業(yè)協(xié)會進行調研,并與協(xié)會會員、碼頭、物流、海關、檢驗檢疫局等代表進行了座談會,與會代表表示對進口木材進行木材運輸證管理無法可依?!渡址ā分忻鞔_規(guī)定只有林區(qū)運出的木材才需辦理木材運輸證,然而張家港作為中國硬木進口第一大港,經(jīng)營的進口木材現(xiàn)全部需要辦理木材運輸證,這與法律規(guī)定相違背。“植物檢疫證書”是對進口木材的“二次”檢疫,程序過于繁瑣。
廣東省木材行業(yè)協(xié)會、太倉市木材及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和張家港市木材行業(yè)協(xié)會都要求取消木材流通環(huán)節(jié)的運輸證管理制度,進口木材實現(xiàn)國家檢驗檢疫與林業(yè)局頒發(fā)的《植物檢疫證書》合一,不再重復換發(fā)檢疫證書。
此次調研是我協(xié)會10月16日在太倉召開《森林法》(2016年修改征求意見稿)座談會后,國家林業(yè)局專門對進口木材流通環(huán)節(jié)就“”和“植物檢疫證書”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調研,表示國家主管部門對木材行業(yè)發(fā)展極為重視。
參加此次調研的還有國家林業(yè)局資源司謝守鑫處長,造林司趙宇翔處長,政法司干部陳建秋同志,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xié)會申偉主任。
柳桉低位平穩(wěn)。有市場人士反映,柳桉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木紋交錯,密度也相對較高,是戶外園林以及古建筑的極佳用材,然而近年來馬來西亞不斷加大木材出口的控制力度,柳桉的出口量也越來越少,國內市場的商家也懶得去推廣柳桉,下游廠家的采購意愿也不濃,柳桉市場一直處于低位平穩(wěn)的態(tài)勢。目前廣東市場柳桉長2.2-2.6m、厚5cm、A級報價4600-4800元/立方米。
法國擁有全歐洲第一大闊葉森林,每年生產(chǎn)立木達94萬立方米。其中硬木55%,軟木45%。年鋸材量達八百萬立方米。法國闊葉材的代表樹種歐洲橡木和山毛櫸(俗稱櫸木)廣泛使用于國內木材加工各個領域,尤其木質地板制造與家具生產(chǎn)制造行業(yè)。
2014年是法國板材工業(yè)與中國木材加工產(chǎn)業(yè)加大貿(mào)易往來、深化雙邊互惠關系的一年。2014年法國橡木板材出口中國總量為13年的三倍,一舉成為中國進口橡木的第二大供應國。山毛櫸出口量實現(xiàn)第五年連續(xù)增長,中國已超過阿爾及利亞與比利時,成為法國山毛櫸出口的全球最大貿(mào)易伙伴。
自2014年底以來,歐元價位一直走低,2015年東北天然林禁伐,中國木材產(chǎn)業(yè)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為與中國木材行業(yè)人士緊密溝通和交流,法國木材協(xié)會將于今年6月組織赴法板材行業(yè)考察之旅,借法國林業(yè)豐富的闊、針葉木資源,優(yōu)良的材質與加工技術和富競爭力的價格,為中國木材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更添動力。在此誠邀您的加入!考察內容:白橡、山毛櫸、針葉材(云杉、冷杉、花旗松)約10家板材工廠(根據(jù)考察團成員需求調整安排)
考察行程3大亮點
-快速全面了解法國板材工業(yè)資源分配、生產(chǎn)、市場、運輸?shù)惹闆r與運作方式
-實地考察10余家板材工廠產(chǎn)品、等級、質量、檢尺和服務,真實、精確了解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附加考察活動包括勃艮第地區(qū)酒莊及傳統(tǒng)法國美食品鑒之旅,體驗地道法式浪漫生活方式。
考察行程安排:
6月7日–巴黎–傍晚酒店集合,舉行歡迎酒會
6月8日–12日–全法–實地考察活動
6月12日–巴黎–傍晚回到巴黎,圓滿完成考察行程
相關費用:
11000人民幣/人
上述價格涵蓋了考察期內除機票、簽證費以外的在法國當?shù)厮匈M用,諸如:餐飲、酒店住宿、當?shù)亟煌ǖ取?br>如何報名:
如欲報名或了解詳情,請電話或郵件聯(lián)系:
法國木材及木產(chǎn)品出口協(xié)會上海辦事處
Email:frenchtimber@yahoo.com
Tel/Fax:02156800135
Mob:13917641594
參觀名額有限,欲報請從速,法國木業(yè)考察之旅期待您的加入!
隨著“木中之王”紫檀創(chuàng)出神話后,關于紫檀的信息,無論是投資,收藏還是購買等,無一不是異?;鸨?。紫檀的升溫,讓市場“檀熱”四起。不知從何時起,紅木種類繁多?市場出現(xiàn)了各樣檀木,如紅檀、綠檀、黑檀等,五花八門。那么,市場上所謂的紅檀、綠檀、黑檀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紅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它們的真實面目。
紅檀是紅木嗎?
據(jù)GB/T15036.1—2001《實木地板》附則記載,沒有任何一種樹種名叫“紅檀”或“紅檀木”?!掇o海》中也沒有“紅檀”一詞。
市場上的“紅檀”主要指紅鐵木豆,不是紅木
市場上的“紅檀”真名叫紅鐵木豆Swartiziaspp。鐵木豆屬。心材淺紅、黃色、紅褐色,久則轉深,帶紫,并常伴有深淺相間的條紋(似肌肉纖維一樣)。主要用于制作家具、地板、雕刻、工藝品、重型結構、運動器材、樂器等。地板生產(chǎn)廠家為好聽、易記,顯示名貴,將其稱為“紅檀”。久而久之,“紅檀”就成了一種俗稱。所以,紅檀不屬于國標中的紅木,但市場上常用紅鐵木豆仿冒紅酸枝木。
綠檀是紅木嗎?
綠檀”不是一個科學的名稱,只是木材商或家具制造商為了抬高價格而作的俗稱而已。中國從古至今,習慣按木材的顏色和紋理來命名木材,如紫檀、烏木、紅木、黃花梨、雞翅木等。所以“綠檀”只是一個俗稱。
市場上俗稱綠檀的木材主要指愈瘡木。愈瘡木原木端面,綠色斑點密布。徑切面顯深淺不同的綠色,有細長的深綠色或深褐色條紋;心材綠或淺綠,久則變淺。木屑呈綠色且發(fā)粘,浸水后水色呈淺綠或深綠色。國內一般多用于佛珠、佛像、文具(如筆筒、鎮(zhèn)尺等)及家具制作,美名為“綠檀”。在中國傳統(tǒng)家具用材中是沒有這種木材的,是近十年才進入我國的。
黑檀是紅木嗎?
烏木
現(xiàn)在世面上俗稱的“黑檀”(或“黑紫檀”)主要指烏木。烏木在國家紅木標準中為柿樹屬,其心材顏色為黑色,初鋸下時為淡黑色,有深棕色木紋,以后逐漸氧化成深黑色,多年后漆黑如墨。烏木由于種類繁多,因此質量也相差甚遠。一般全黑烏木幾乎沒有毛細孔,多用于制作高級提琴的指板及配件、二胡等。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同國家標準(紅木)》(簡稱《紅木國標》)5屬8類中,并沒有紅檀、綠檀和黑檀這種別稱。只有紫檀屬、黃檀屬、崖豆屬、鐵刀木屬和柿樹屬5屬,并且這5屬都不是專指某一種木材,如紫檀屬又分為紫檀木類和花梨木類,而紫檀木類和花梨木類之下又分為數(shù)個木材種類,種類繁多。所以,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時一定要問清楚所購買紅木家具的木材真名,并讓店家出具紅木家具材質證書,以防上當受騙。
文/吳美鳳編輯/湯石香
導語
“家天下”,家與國被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宮廷家具的使用,也就是國家的社會制度、文化傳承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具體體現(xiàn)。細說明代宮廷家具,就是要通過解析明代宮廷家具的點點滴滴,還原一個清晰透徹的大明社會。從小小的坐具開始,從繡墩到杌凳,讓我們走進一個等級森嚴的明代宮廷社會。
人物名片
吳美鳳,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臺灣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xiàn)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時期家具的歷史及其演變。著作有《宋明時期家具形制之研究》《盛清家具形制流變研究》。
北宋真宗時期丁謂事件后一百多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將宋徽宗、欽宗二帝擄到五國城去。風雨飄遙的宋室輾轉南渡到臨安(今杭州),為南宋。據(jù)南宋的《南宋館閣錄》記臨安朝廷的陳設,除皇帝御座、御案外,其他各處的軒堂,不是“金漆椅十二”,就是“金漆椅、棹、腳踏各十四”等,如此動輒數(shù)張以上的坐具,又各搭配長桌、腳踏,當非皇帝一人所用,應為多人辦公之所。
不但如此,連人臣“拜閣待班之所”都“內設金漆椅棹四”,而且金光閃閃,金漆家具不在少數(shù)。此反映宋朝宮廷之內禮制森然,嚴謹有序,連“杌”、“墩”的小坐具都有尊卑等級之分,無怪乎對阿骨打的不識“黃蓋”極盡嘲弄了。
那么,元末天下紛亂,力戰(zhàn)群雄后開創(chuàng)大明帝國的朱元璋,其禮樂典章無不力追宋制,又是如何以“杌”與“墩”來“明制度,示等威”?
明代內閣諸老皆坐小杌子及小板凳
明人鄧士龍的《國朝典故》記道:“內閣諸老,自解、胡以來,皆東西分坐小杌子及兩小板凳,無交椅、公座之設?!薄敖狻⒑敝附饪N(1369~1415年)和胡廣(1369~1418年),兩人是洪武及永樂初期皇帝寵渥有加的內閣首輔。
圖1明黃花梨圓后背交椅(圖片提供:香港佳士得)所謂“公座”,即圈背交椅(圖1)上覆椅帔。圈背交椅簡稱交椅,加了椅帔后,是宮廷之外各地衙署內最高長官的座位,與審案的大堂合為整個衙署辦公的中心位置,有如紫禁城內太和殿皇帝的寶座是整個紫禁城的中心點一般,代表皇權延伸至全國各地,有其尊崇的意涵與權力的象征。
圖2明末清初黃花梨圓裹腿帶卡子花杌凳成對“杌”為單片木板下接四根腿柱的組合,是無扶手、無靠背的木制坐具(圖2),有時就叫“杌子”、“小杌子”,經(jīng)常與凳連稱“杌櫈”,兩者功能、造型略同。小杌子高矮略有所差,座面有方有圓,因此有方杌、圓杌之分。北宋人王居正有一幅《紡車圖》,畫中村婦直身所坐素木無漆,卡榫構造非常清楚,就是小凳子(圖3),此村婦懷抱嬰兒,一手搖紡輪,騰出另一手哺乳喂嬰,反映凳子是簡便普及的庶民坐具。
圖3北宋王居正《紡車圖》中的小板凳朱元璋開國之后制定文武官員服制,并說:“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币嗉囱檬鹬畠鹊拈L官一定要穿了公服才能坐上公座?!秶涔省匪涳@示,皇帝倚為股肱的內閣重臣,在明代宮廷內卻沒有交椅或公座可坐,平日所用為小杌子及小板凳。
據(jù)《國朝典故》記載,明英宗天順年間,內閣輔臣李文達(?~1466年)想依照諸臣的品秩,在內閣“設公座如部堂之儀”,另兩位閣臣彭時(1416~1475年)與呂原(1418~1462年)即出言反對,因為往昔宣宗“嘗幸此中座,今尚有御贊壽星及寶訓在上,誰敢背而坐?”換言之,以前宣宗移駕至此之坐具,以及當日留筆之寶訓仍在,在此另設公座隨意起坐其間就是大不敬。
英宗獲悉此事后,“乃賜孔子銅像置閣,而月給香燭。閣老每晨入,必一揖,冬至、正旦則翰林合屬官皆詣圣像前行四拜禮,學士以上拜于閣中,余則列拜于階下”。即在原來宣宗坐過之處擺上孔子銅像,眾臣因而每日早晨入班必先一鞠躬,遇節(jié)日還要行四拜禮。也就是說,一墻之外的各地衙署普遍皆設置的公座,坐在上面的官員代表皇帝執(zhí)行皇權,而紫禁城內唯皇上至尊,當然就沒有設置公座的必要,不但沒有公座,甚至連皇帝坐過的位子,都仿佛余威猶存似的,沒有人敢再坐。
同樣的場景在景泰年間也發(fā)生過,代宗有一次到文華殿側室,看視內臣(太監(jiān))們上學狀況,對講官倪謙(1415~1479年)、呂原有所垂詢,他日代宗再去視察,發(fā)現(xiàn)這二位侍講已改坐別處,因為“君父所坐,臣子不敢當”。凡此種種,都是因為“禁中尊止寶座,無敢面南,故自閣老而下,皆坐杌子”。
禮部尚書李東陽“昏倒在凳”
堂堂內閣大臣“皆坐杌子”,一直持續(xù)到成化中期,明憲宗才“賜內閣兩連椅,藉之以褥。又賜漆床錦綺衾褥三副,以便休息。閣門則夏秋懸朱筠簾,冬春紫氈簾,皆司設監(jiān)內史以時供張,恩何渥也”。成化(1465~1487年)一朝二十三年,成化中期約當為成化十一、十二年左右。
可知明代內閣的閣臣們坐了一百余年的小杌子,至此才有個“連椅”可坐,還有舒適體面的“漆床”(上了漆的床),上面還附設“錦綺衾褥三副”,內閣的門扉又在太監(jiān)的張羅下,夏秋間有竹簾,冬春間有氈簾?!跺例S瑣綴錄》中對于憲宗的“寵遇”,覺得“恩何渥也”,似乎就要涕泗縱橫了。
圖4明《任用三杰》(引自《帝鑒圖說》,江陵張居正撰,明刊本)所謂的“連椅”,依據(jù)今人解釋,就是椅面向兩旁延伸、有靠背,供二人以上所坐的長椅子。萬歷朝的內閣首輔張居正(1525~1582年)任職太子少師時,曾撰有《帝鑒圖說》一書,以古圣先王之德作為太子規(guī)鑒,其中有一幅《任用三杰》(圖4),只見圖中“漢高帝”之側為韓信、蕭何與張良等三人,其余官員左右排開,四人一列地坐在有靠背的連椅上。
不過,即使內閣有御賜的“連椅”可坐,明憲宗之后的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春天還是發(fā)生了閣臣“暈倒在凳”的事。事主是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1447~1516年),他在退朝后,居然因“舊患眩暈等疾,不時舉發(fā)?!率粘?,輒復暈倒在凳,坐不能起……”此記并未明說李東陽暈倒之處,可能李東陽在退朝后尚不及走至設有“連椅”的內閣就不支倒地,但是堂堂一個內閣大臣也只能“暈倒在凳”。因杌凳低小,李東陽暈眩之余,還“坐不能起”,一時站不起來。由此可見,憲宗時期的“連椅”之賜可能未恩及他處,凳杌類的小坐具仍是有明一代閣臣在宮內用事的傳統(tǒng)坐具。
所謂“杌凳”
圖5明丁云鵬繪《辟館親賢》(引自《養(yǎng)正圖解》,焦竑撰、丁云鵬繪圖。明萬歷22年吳懷讓刊本)晚明有“焦太史”之稱的焦竑(1540~1620年)曾撰《養(yǎng)正圖解》以為太子朱常洛(后來的明光宗)出閣講學,其中的《辟館親賢》(圖5)以唐太宗當年辟弘文館置四書經(jīng)籍并召文學之士虞世南、歐陽詢等人入館商榷政事為例,只見所繪“唐太宗”高坐交椅上,左右文學之士如燕翅般兩溜排開,俱坐于一式低矮的圓杌上。一般腿足略長、供上下馬踩踏用時,杌又稱“馬杌”。傳為元代錢選所作的《楊妃上馬圖》(圖6),畫中的“楊妃”在宮人的攙扶下正踩著一只曲腿圓凳上馬。
圖6元錢選《楊妃上馬圖》杌凳之為用,不僅是閣臣的坐具,還是國子監(jiān)內進行“撲作教刑”時的工具。凡教官怠于師訓,生員有戾學規(guī)或課業(yè)不精,都在監(jiān)內繩愆廳問刑,直廳皂隸二名,也是行刑人,刑具是竹篦,廳內有“行撲紅凳二條”,就是小杌凳兩端拉長成條凳,再漆上朱紅色,讓犯錯的人伏著挨打。依照學規(guī),生員也只有伏在條凳上三次的機會,因為初犯記錄(類似今日的記過),再犯賞竹篦五下,三犯賞竹篦十下,四犯就發(fā)遣安置,如開除或充軍等。換言之,國子監(jiān)不但有處罰權,也有刑訓的執(zhí)行權,集學校、法庭與刑場合而為一體。
此外,杌凳小件在明代也作為“從殉”的道具。朝鮮的《李朝實錄》記成祖駕崩,朝鮮先后選獻的宮人皆從殉:“當死之日,皆餉之于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小木床,使其立其上,掛繩圍于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jīng)而死”。此“小木床”即小杌凳,輕巧簡便,讓太監(jiān)可很快出腳“去其床”,于剎那間完成宮人的從殉。
(未完待續(xù)。本文原載于《紫禁城》,內容有刪改。)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據(jù)越南多家媒體報道,2018年7月19日晨,越南河內巴亭郡(ba?ình-hàn?i)貢渭坊(phngc?ngv?)潘繼炳路(ph?phank?bính)44號附近的一株黃花梨樹木(cays?a)被偷盜砍伐掉自樹根以上的約1.2米主干。此株樹木高度近4米,直徑約為23厘米,樹齡超過20年,被盜伐后,其部分主干和樹冠依然保留,原因是其上纏繞著塑料繩索。當?shù)鼐用裾J為樹木被盜案件發(fā)生于7月18日至19日之間的夜間,原因是臺風山神(typhoons?ntinh)此時正在越南登陸,盜賊趁雨夜實施了犯罪活動。而就在前一天(7月17日),巴亭郡講武坊(phnggi?ngv?)的兩處住宅間亦有1株黃花梨木被盜。目前,當?shù)鼐秸趯Υ苏归_調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