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资源库,色欲天天天综合网,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 伸縮縫:紅木家具的“自我保護系統(tǒng)”\木頭也瘋狂高端紅木家具半年漲一倍
詳細內(nèi)容

伸縮縫:紅木家具的“自我保護系統(tǒng)”\木頭也瘋狂高端紅木家具半年漲一倍

時間:2020-10-11     人氣:847     來源:     作者:
概述:伸縮縫,是古典家具的一種傳統(tǒng)加工工藝,其寬度一般在0.3-0.5厘米,這條看似不起眼的“伸縮縫”卻非常關鍵。它并不是由于家具設計制作時的失誤造成的,相反,伸縮縫是有意而為之的聰明“點子”。它的存在為遏制木材“熱脹冷縮”的物理特性、提高紅木家......
伸縮縫,是古典家具的一種傳統(tǒng)加工工藝,其寬度一般在0.3-0.5厘米,這條看似不起眼的“伸縮縫”卻非常關鍵。
它并不是由于家具設計制作時的失誤造成的,相反,伸縮縫是有意而為之的聰明“點子”。它的存在為遏制木材“熱脹冷縮”的物理特性、提高紅木家具使用壽命起到了保障作用。
春、冬天氣干燥,經(jīng)過人工烘干木材制作家具時,一般要留伸縮縫,否則,潮濕夏季到來后會把大邊漲壞。反之,冬天烘干過的材料,過完年再來裝,雖然可以裝起來嚴絲合縫,但是雨季來臨的季節(jié)肯定會漲裂。
還有不同材料的應性也不相同,相對小葉紫檀與黃花梨的變化較小,大紅酸枝等收縮變化相對就大了。高品質紅木家具都能找到伸縮縫,且大小也有差別。伸縮縫是紅木家具的“自我保護系統(tǒng)”,大小出現(xiàn)不勻時無需擔心,季節(jié)變化后大多會恢復原貌。
材質特性決定收縮縫大?。荷炜s縫在明清家具中無處不在,一般的明清家具都留有伸縮縫,特別是攢邊打槽裝板組合榫卯離不開伸縮縫,如絳環(huán)板、柜門、椅面、桌面、案面等。伸縮縫目的是為了不致?lián)瘟鸭揖叩倪吙蚧蚪情荆涣羯炜s縫的標準是空氣潮濕的時候木板移動到?jīng)]有伸縮縫,不撐裂邊框。
一些廠家做實木家具并不留伸縮縫,不留并不代表一定沒有。因為廠家對木材干燥沒有絕對把握,一般木材含水量高于空氣含水量,這樣即便制作時不留伸縮縫,家具制作完畢后也會有縫。

“不怕我家沒有人民幣,就怕我家沒有好家具。”最近,好幾個電視臺都在播這條廣告,廣告中所說的好家具指的就是紅木家具。然而,今年紅木瘋狂的上漲勢頭,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半年上漲了一倍多

紅木家具是傳統(tǒng)中式家居最重要的代表,材質主要包括酸枝木、烏木、花梨木、雞翅木等。紅木生長速度慢、原材料少,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動輒幾十萬元,甚至高達上百萬元。

今年,紅木家具更是經(jīng)歷了一輪暴漲,僅僅半年時間,漲幅達到50%-100%。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渝北區(qū)金開大道附近一家紅木家具店打探。“這個大紅酸枝的茶臺,年初價格還不到6萬元,現(xiàn)在要9萬元左右。紅木家具肯定會越來越貴,下手要趁早。”家具店銷售員劉小姐說。

據(jù)記者了解,今年紅木家具是從6月份開始漲價的。五一期間,一套普通的紅木床約7萬元,但如今已漲到11萬元。品質更好一點的,漲幅超過1倍的比比皆是。

公約促成價格上漲

今年6月,新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生效,其被視為國內(nèi)紅木家具價格暴漲的導火索?!豆s》中,共有7種重要紅木樹種進入了一、二級保護植物目錄,這意味著,這些樹種要有進出口許可證或再出口證明書,才能進行國際貿(mào)易。《公約》規(guī)定,紅木材料原產(chǎn)國開始嚴禁紅木砍伐并控制出口貿(mào)易。據(jù)悉,從今年5月份起,越南率先對紅木原材料出口提稅200%;10月中旬,越南、老撾報關公司通知中國合作方,凡在這兩國訂購的交趾黃檀必須于10月25日前全部出關,今后越南政府將嚴禁出口。此外,作為紅木主要出口國之一的緬甸也計劃從2014年4月1日開始停止原木出口。

這自然導致了紅木家具的暴漲。據(jù)了解,近期高端緬甸紅木遭到熱搶,其中質量一般、徑級15厘米的緬甸酸枝木報價超過3萬元/噸;巴里黃檀(俗稱“緬甸花枝”)價格也比6月份翻了一番,原來報價1.6萬元/噸,現(xiàn)在已上升至3.2萬元/噸。

消費者購買需謹慎

“明年,紅木家具將會繼續(xù)新一輪上漲。”各大紅木家具賣家說,紅木原料的緊缺肯定導致家具成品繼續(xù)上漲。特別是明年4月1日緬甸停止原木出口后,原材料價格肯定還要上漲。業(yè)內(nèi)人士預計:“明年的漲幅肯定會超過100%。”“紅木家具除了原料上的考究,還要包含工藝美,兩者缺一不可。消費者在選購紅木家具時不可盲目跟風。”這位人士提醒說。

(聲明:凡轉載文章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
  • 原標題:身價過半億的海黃大床長什么樣?好的紅木家具真的經(jīng)得起“敲打”

    身價過半億的海黃大床

    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還剩最后一天

    25年前,東陽八名工匠耗時一年,用海南黃花梨制成一張明式架子床,放到現(xiàn)在價值幾何?答案是:6680萬元。昨天,這張身價過半億的架子床亮相2015中國(杭州)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立即引起了圍觀。不過,它想坐穩(wěn)身價第一的寶座,還得看一張十二生肖大圓臺的“臉色”,這張圓臺通體由大葉紫檀打造,估價也超過了6000萬元。

    本次博覽會邀請了20多家紅木精品企業(yè)。除了上面兩件罕見的收藏品,他們還帶來了不少精品家具,均由國家林業(yè)局產(chǎn)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做質量監(jiān)督,性價比很高。今天是博覽會的最后一天,感興趣的紅木愛好者不妨去浙江世貿(mào)國際展覽中心淘淘寶。記者梁應杰攝影杭州日報張之冰

    身價過半億海黃大床的背后故事

    說起這張黃花梨大床,還有一段牽扯到海峽兩岸收藏者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東陽古藝福家具廠創(chuàng)始人胡福星接到一個訂單,來自臺灣的葉先生,“當時他帶著一張明式架子床來見我,希望我按照原樣,用海南黃花梨打造一個。”

    葉先生的那張床是古時候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臣所用,做工十分繁復、精美。接到訂單后,胡福星挑了8名工匠開始動工,最終做成了這張重達2000斤的床,并以8.5萬元賣給了葉先生。

    后來這張床輾轉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直到前年,胡福星想要高價回購這張床??恐~先生的幫忙,胡福星用誠意打動了新加坡藏友,花了1500萬元把床買了回來,放到了自己建的博物館里。

    “6000多萬的估價是行內(nèi)專家的抬愛。”在胡福星自己看來,這張床早已是無價之寶,“現(xiàn)在那么大規(guī)格的海黃已經(jīng)絕種,想再做也做不出來了?!?/p>

    工藝好不好現(xiàn)場敲給你看

    除了海黃大床,古藝福展位上的另一件東西也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是一把橡膠錘。每當有客戶對家具的品質將信將疑,胡福星就揮起錘子把家具拆開,露出紅木家具特有的榫卯結構,再完好無損地組裝回去。

    在博覽會現(xiàn)場,這種“梆梆梆”的敲打聲不絕于耳。

    “家具好不好,我們說了不算,敲給你們看?!泵鎸σ蝗呵皝砜簇浀目蛻簦示蛹t木總經(jīng)理陳心強提起一把椅子就往地上重重地敲,“這么敲,一來聽聲音,辨別是不是全實木;二來看看榫卯結構夠不夠牢?!?/p>

    也靠著這種實在的做法,朝皇居兩天賣出了十多件家居,成交額超出了陳心強的預期。這兩年紅木家具生意在走下坡路,他的生意倒是一直很紅火。去年下半年,眼看市場消費低迷,他主動調整了產(chǎn)品結構,降低了使用大紅酸枝的比例,增加了中檔紅木的使用量,靠著回頭客實現(xiàn)了業(yè)務增長。

    做90后也喜歡的紅木家具

    作為本次博覽會的重頭戲,“海峽兩岸紅木古典家具傳承與創(chuàng)新西湖論壇”把目光對準了紅木家具未來的發(fā)展。

    “黃楊木雕第一人”高公博表示,家具產(chǎn)業(yè)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而要創(chuàng)新,就要懂得家具和生活的關系,懂得家具和藝術的關系,“藝術走進生活,家具才會帶來希望”。

    這點也得到了紅儒中式大宅設計所創(chuàng)始人施小平的認同,他的一大目標是把紅木家具做得連80后、90后都喜歡。為此,他把家具和人以及居住空間聯(lián)系到一起,傳遞東方的生活美學。

    “如果單純賣紅木家具,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huán)?!笔┬∑秸J為,認可中式風格的理念比價格更重要。所以,公司不但會賣家具,還會賣設計、賣瓷器,向年輕人傳遞更多中式理念。

    作者:編輯:方利利

    分享按鈕


    壺山雅集清明上河圖

    東南網(wǎng)9月12日訊(本網(wǎng)記者)2006年10月,在莆田舉辦的首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上,一件巧奪天工的微雕作品吸引了眾多客商的眼球。

    這件微雕材質為橄欖核,在這個高不足5厘米、最寬處不足3.5厘米的微小空間里,不僅“集結”了《清明上河圖》里的103名人物,而且將小橋、流水、建筑、牛馬等風物刻畫得纖毫畢現(xiàn)、栩栩如生,令人咂舌稱奇。

    據(jù)說,該作品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橄欖核雕的收藏成交紀錄,至今仍無人打破。它的作者便是國家級非遺傳承項目莆田木雕傳承人林建軍,當時他年僅27歲?!肚迕魃虾訄D》的成功,讓林建軍受到啟發(fā)。從2006年開始,他將創(chuàng)作重心聚焦在莆田木雕的特色技法“精微透雕”上。

    10年來,從普通的木頭到名貴的沉香,從橄欖核上的《清明上河圖》到檀香上的《五百羅漢》,林建軍運用嫻熟精湛的技法,重構了“精思、微妙、透徹”的獨特雕刻語言,不斷地突破局限和原有的禁忌,在那些極其有限的空間里,講述著“大千世界,人間佛國”的故事。

    “年輕老師傅”的“微雕路”

    林建軍,1979年出生于中國工藝美術之鄉(xiāng)莆田。因為外表俊朗,面容清秀,凡是與他初次謀面的人,往往都難以相信,年紀輕輕的他,在莆田的木雕行業(yè)卻早已被公認為“年輕的老師傅”。

    1995年,在一位從事木雕的親戚的介紹下,16歲的林建軍正式走上木雕從業(yè)之路,而當時選擇這條路的緣由,僅僅是為了養(yǎng)家糊口。

    天賦異稟再加上比常人幾倍的刻苦,讓林建軍迅速掌握了圓雕、透雕、鏤雕等莆田傳統(tǒng)木雕技法,原本滿足生存需要的動因逐漸轉化為對木雕藝術的熱愛。

    十年磨一劍。10年苦學,林建軍的技藝逐漸獲得了本土木雕業(yè)內(nèi)的認可,在同齡的木雕師傅中嶄露頭角。盡管如此,林建軍還是強烈地感覺到了向上的“瓶頸”,他發(fā)現(xiàn),僅僅莆田一個地區(qū)木雕從業(yè)者便有不下10萬,如果放到全國范圍的話,自己是何其渺小。如果自己創(chuàng)作的木雕作品沒有與眾不同的“辨識度”、還是隨波逐流的話,那么再大件的作品也會被淹沒于人才濟濟的“木雕海洋”中。

    如何突破現(xiàn)有的瓶頸呢?如何闖出一條木雕藝術的差異化道路呢?林建軍陷入了思考。

    此前,木雕創(chuàng)作之余,為讓自己的雕刻技術不斷精進,林建軍往往在橄欖核上練習雕刻。有一天,他用橄欖核創(chuàng)作出了一尊達摩祖師的粗胚,達摩祖師雙手高舉,做獅子吼,神態(tài)夸張,極具表現(xiàn)力,林建軍越看越喜歡,這時他腦中突然靈感閃現(xiàn):專注創(chuàng)作木雕中的微雕,何嘗不是自己日夜思考的突破之門?!

    無意中的激發(fā),讓林建軍仿佛看到一條全新的大道在腳下延展。于是,他開始鉆進檔案室、圖書館等,從浩瀚的藝術史里尋找微雕的蛛絲馬跡,結果他發(fā)現(xiàn),原來綿延千年的莆田木雕歷史中,曾經(jīng)盛行一種名為“精微透雕”的獨特技法,就是在狹小的木頭空間里,用精巧的構思、微妙的技法和透徹的表現(xiàn)手法來演繹人生百態(tài),隨著對這段歷史的逐漸明朗,林建軍覺得未來的方向也逐漸清晰起來,那就是“重拾淹沒在莆田木雕史的精微透雕傳統(tǒng),將其發(fā)揚光大。”

    然而,除了莆田木雕的歷史傳承外,促動林建軍真正走上精微透雕之路的誘因則是緣于橄欖核雕作品《清明上河圖》的成功。

    橄欖核上繪“清明上河圖”

    2006年,為了檢驗和總結自己在微雕技法上的成熟程度,林建軍給自己下了一個任務:在橄欖核上完成表現(xiàn)上百個人物生活圖景的“世間百態(tài)圖”。

    素材的來源,林建軍選中了名畫《清明上河圖》,將該畫作其中的一段搬到橄欖核上。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林建軍最終選定了103個人物,同時選中的還有這些人物活動該有的橋梁、河流、房屋、牛馬車等景象。

    一個比拇指稍微粗胖一點空間,要容納一個百人生活場景,在常人的眼里,這簡直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對林建軍來說,創(chuàng)作就是不斷地逼自己,如果完成不了,微雕這條路就走不通了。選中一個體積較大的橄欖核,林建軍開始了跟自己較勁似的創(chuàng)作,從第一刀開始,雕刻、打磨、開臉等等,一共斷斷續(xù)續(xù)持續(xù)了半年,下刀不知幾十萬次,一個大千世界里各司其職、各顯神通的蕓蕓眾生相在一個微小的橄欖核上展現(xiàn)了出來。

    在中國首屆海峽(莆田)工藝品博覽會上,林建軍的核雕作品《清明上河圖》可謂驚艷亮相,博得了眾多客商和藝術家的一致激賞,并創(chuàng)造了核雕收藏的一項紀錄。

    但恰恰是難以企及的高峰,讓林建軍又強烈地感覺到“到頂了,該怎么突破”的憂慮。林建軍告訴記者,核雕的局限性較為明顯,無論是什么形式的果核,它們的體積永遠是受到限制的,例如橄欖核,100多名人物的演繹已經(jīng)是最大限度的了,從而限制了藝術表現(xiàn)力的發(fā)揮。

    由此,林建軍便更加堅定了選擇精微透雕的道路。因為,精微透雕取材廣泛,除了果核之外,更多的是各種木頭,木頭體積之大小可以自由選擇,在上面發(fā)揮的空間便可以無限放大,不僅彌補了核雕的空間局限,而且讓自己的微雕技法得以更為自在地發(fā)揮,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維得以更為自由地翱翔。

    從2006年開始,林建軍開始從傳統(tǒng)大型木雕、核雕向木雕里的精微透雕轉型,開啟了林建軍精微透雕創(chuàng)作的另一個“精進十年”。從今年開始,林建軍再次挑戰(zhàn)自我,對20年的雕藝生涯做一個“藝術小結”,這次他給自己選中的題材是演繹人間佛國的“五百羅漢像”。

    半米老山檀演繹“五百羅漢”

    據(jù)載,精微透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歷經(jīng)一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沉淀,在我國木雕藝術領域占據(jù)重要的一席之位?,F(xiàn)今,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現(xiàn)仍存有多件珍貴藏品,均系雕藝大師運用“精微透雕”手法細琢而成,細致觀察可見其做工精細,巧奪天工;層次疊嶂,自成一界。而且,“精微透雕”手法尤擅對人物形態(tài)刻畫,只見須眉畢現(xiàn)、衣紋清晰、生動細膩、形神兼?zhèn)?,在微小的雕琢中見大千世界之玄妙?/p>

    在林建軍眼里,精微透雕的內(nèi)涵在于“精思、微妙和透徹”,即創(chuàng)作之前,對待一塊木材,要有精巧的構思,賦朽木以靈魂;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展現(xiàn)作品人物和題材上的微妙技法,充分勾勒藝術品散發(fā)的靈氣;創(chuàng)作結束后,整個作品要能具備深邃意義的透徹表達。

    為將精微透雕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發(fā)揮到最大,憑著過硬的雕功,林建軍從一開始便將木雕原料鎖定在沉香、檀香等名貴木頭上。

    于是,我們看到,在藏于林建軍精微透雕工作室的作品中,隨處可見林建軍的“精思、微妙和透徹”的藝術主張:《事事如意》,在一塊寬約一米的老山檀香木上,中間林建軍雕出了一頭雄獅,雄獅周圍分布著56頭造型各異的小獅子,象征著大中華的56個民族;《竹林七賢》,在一塊半米多高的紫檀木上,外表上看過去它是一個筆筒,在筆筒的下方,鏤空處,魏晉著名的七名雅士在一片竹林中,或站,或臥,或蹲,或對月當歌,或飲酒,或撫琴,將文人的自由灑脫淋漓盡致刻畫出來……

    從2006年以來,隨著精微透雕逐漸在全國木雕領域里頻頻獲獎,林建軍也聲名鵲起,成為了木雕行業(yè)里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從側面證明了林建軍當初選擇的正確,也反襯了精微透雕的獨特性正逐漸為世人和藝術品市場青睞。

    盡管名聲日隆,類似“莆田木雕界的型男”等稱呼不脛而走,但林建軍似乎永遠還是那么深居簡出,保持著一幅不茍言笑的狀態(tài);而似乎永遠也無法安于現(xiàn)狀的林建軍仍然不滿足,他覺得該狠下心來給自己20年的藝術生涯好好總結一番了,該做一件精微透雕的大作品了。

    他將一塊收藏了5年的印度老山檀香拿了出來,這塊檀香半米多高,寬不足40厘米,實心,穩(wěn)重,是難得的好料,他覺得就是它才能完成自己的藝術理想。構思也是水到渠成,在他的眼里,這塊檀香,便是一個“五百羅漢”聆聽佛陀靈山講法的“人間佛國”圣境。

    第一刀是在今年3月份下去的,林建軍給自己5年的時間,每個羅漢人物非經(jīng)過深思熟慮絕不予以表現(xiàn),利用見縫插針的時間,在將近半年的時間里,這塊檀香的上半部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佛陀和200多個羅漢的粗坯造型,只見佛陀高坐山頂,達摩面壁思過,其他羅漢錯落有致,靈山奇花異草遍植,仿佛有奇香瑞云環(huán)繞,一派空靈歡喜的極樂世界,檀香的下半部,林建軍正準備開始動刀,他要借用“五百羅漢”的形象,繼續(xù)講述精微透雕的“人間佛教”的故事,也許他追尋的境界,乃是《華嚴經(jīng)》中佛陀講法的“在一粒微塵里,蘊含著三千大千世界”。

    閱讀全文
  • 文/SarahHandler翻譯/岳夢琳編輯/陳盛娥

    本文譯自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會刊1991年春季刊

    核心提示>>>

    麝煤熏寶鼎,綺袖籠金貂。光奪窗前鏡,香粘壁上椒。

    在古代,室內(nèi)取暖設備非常有限,冬天人們只能根據(jù)溫度著衣,寒冷程度可以直觀地體現(xiàn)在人們穿著的外套件數(shù)上。直到保暖性強的衣服出現(xiàn),才使人們以輕裘代替棉服,并在天有雨雪時披上羽衣鶴氅。平民穿著棉衣麻服,權貴富人們則是錦衣貂裘。保暖對于在大宅中生活的人們必不可少,因為他們要在不同的庭院中穿梭?!队赫廊藞D:烘爐觀雪》中描繪了雍正皇帝(1723~1735年在位)的妃子在頤和園中的衣香鬢影(圖1),她坐在一張掛簾子的架子床上,頭戴貂皮帽,身穿貂頦滿襟的長裙,優(yōu)雅脫俗,身旁有火盆取暖。窗外白雪紅梅,室內(nèi)呵氣成霜。這幅畫讓我們聯(lián)想到曹雪芹的《石頭記》(《紅樓夢》)中描繪的京城富家大室賈府冬日里的情景:

    圖1《雍正十二美人圖:烘爐觀雪》,清朝,手卷軸,設色絹本,縱184.6厘米,橫97

    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冬日時節(jié),她們常著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既可保暖又襯春節(jié)的祥和氣氛。木制家具上也搭貂裘椅袱、鋪猩紅條褥、掛洋毯門簾御寒。添加衣物是古代主要的保暖措施,但其它的保暖工具也在公元前3世紀就出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的《呂氏春秋》(公元前239年)中記載衛(wèi)國國君衛(wèi)靈公身著狐裘、屋有灶火全然體會不到冬日民間寒冷,欲開工鑿池的故事。

    《呂氏春秋·分職》:“衛(wèi)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唬骸旌??’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民則寒矣?!唬骸疲 盍T役。”

    大量出土文物證實了漢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手爐。而我們所能找到最早的火盆是春秋時期王子嬰次的燎爐,在河南新鄭市出土,燎爐器型呈長方盤形,敞口方唇,四壁斜直下收,兩長壁外壁中央各有一環(huán)耳,兩短壁外則各有一個吊鏈,內(nèi)壁銘文七字:“王子嬰次之燎爐”。到了漢朝時期,匠人們在這樣的設計基礎上又增四足(圖2)。

    圖2湖南長沙xujiawen出土漢朝火盆繪圖,來自《HistoryandDevelopmentofAncientChineseArchitecture(中國古建筑的歷史與發(fā)展)》一書。

    火盆通常是圓的。列舉一例,日本正倉院藏的八世紀鎏金銅五獅足大理石火盆,五個鎏金銅雙吊耳提手使它可以點燃后再進入房間并隨時移換位置。立體圓雕的五頭雄獅站立托起火盆,細刻紋、漆藍綠釉使它們的鬃發(fā)與皮毛都栩栩如生。由于制作材料為產(chǎn)自中國云南大理的石材,在日本非常少見,推測它很可能是從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唐代詩人筆下的溫酒器皿有石質爐也有金屬質地的樽,式樣更為簡單。日本也有使用木炭火盆的傳統(tǒng),日文叫做hibachi,它的主要作用是取暖,并有溫酒、煮藥、燒烤的輔助功能。

    圖3《西園雅集圖》局部,南宋馬遠作,手卷軸,設色絹本,縱29.3厘米,橫302

    在古代繪畫和木刻版畫插圖中我們??梢钥吹交鹋璞挥糜诩訜峋茐?。而有時火盆旁邊放著搗藥的杵臼使我們推測火盆也可用于加熱湯藥。火盆還可以在游園宴集時用于加熱酒飲。我們在南宋畫家馬遠的《西園雅集圖》中看到這樣的情景(圖3):三把酒壺放在方形火盆的木炭上。當酒被熱好后,酒壺則放在盛滿熱水的溫碗中端上小酒案,再將酒倒入盞中的小酒杯里飲用?!段鲌@雅集圖》中火盆旁邊放著一個大柳條筐,根據(jù)故宮博物院的分析描述是用于放置春游還家的行李,火爐與柳條筐的邊角都有提繩便于外出野餐運輸。火盆不僅為古人的日常生活取暖,同時也被運用到一些生產(chǎn)活動中,例如桑蠶業(yè),尤其是在制種孵化時特別需要溫暖的環(huán)境,在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的一幅十三世紀描繪蠶桑的手卷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低處有放置火盆,在南宋陳旉于1149年所著的《農(nóng)書》中對此也有所記載:

    蠶,火類也,宜用火以養(yǎng)之。用火之法,須別作一爐,令可抬舁出入?;痦氃谕鉄?,以谷灰蓋之,即不暴烈生焰。

    在元代的《王禎農(nóng)書》中也有所補充:

    蠶室火龕也。凡蠶生,室內(nèi)四壁挫壘空龕,狀如參星,務要玲瓏,頓藏熟火,以通暖氣,四向勻停,蠶家或用旋燒柴薪,煙氣熏籠,蠶蘊熱毒,多成黑蔫。今制為抬爐,先自外燒過薪糞,舁入室內(nèi),各龕約量頓火,隨寒熱添減。若寒熱不均,后必眠起不齊。

    圖4《王禎農(nóng)書》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明嘉靖九年(1530年)木刻本插圖,蠶桑業(yè)中的移動式火盆。

    《王禎農(nóng)書》日本內(nèi)閣文庫藏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木刻本中有一幅插圖正描繪了上文中的情景(圖4),金屬制的火盆要放置于木制火盆架上,如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館藏的明黃花梨火盆架(圖5)。蠶室中所用的是形制變通后的硬木火盆架,適用于富貴家庭。火盆架之所以可以用木材制作是由于金屬火盆邊緣填充有燃盡的木炭灰燼,起到了隔熱的作用,使火盆架不至于溫度過高。有時火盆也被金屬套筒在木架上抬起用于隔離。

    圖5明黃花梨火盆架,高60厘米,長61厘米,寬61厘米。(前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藏)

    根據(jù)西漢將軍朱偉祭祀的描述我們可知:至少從公元元年開始,人們用扇子煽熾并用火箸撥動炭火。在家中,炭爐可以為手腳取暖,也被當作熨斗等多樣性的功能用途的能源,如同現(xiàn)代社會的電力。宋徽宗趙佶摹唐朝張萱的工筆重設色手卷軸《搗練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帶有提手的圓形炭火爐,燃炙炭旁堆滿燃盡的炭灰,它看起來用青銅或鍍金青銅制成并有金屬制的裝飾圖案,仕女手握盛滿炙熱木炭的長柄熨斗熨練,另一個年輕女孩蹲下協(xié)助熨練,描繪了大唐宮闕中的一幅日常情景?!稉v練圖》中的炭火爐是一種非常奢華的樣式,比較常見的樣式為金屬腳火盆,是奈良正倉院火盆的簡易版本,在遼代時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多次出現(xiàn)在明朝的繪畫和木刻版畫插圖中。明朝劉俊所作的《雪夜訪普圖》描繪了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夜訪重臣趙普的情景。宋太祖與趙普兩人盤腿坐在紅毯子上,身旁放著彎腿火盆用于溫酒烤肉(圖6)。這又讓我們想起了《紅樓夢》中描寫的情景:

    圖6《雪夜訪普圖》(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夜訪重臣趙普)明朝劉俊作,絹本設色,縱143

    “大雪初霽,大觀園里開詩社,賈寶玉和史湘云先烤起鹿肉大快朵頤,隨后小姐少爺們賞雪聯(lián)詩?!?/p>

    “一時姊妹們來了,寶玉只嚷餓了,連連催飯?!薄百Z母便今兒另外有新鮮鹿肉,你們等著吃。”下面是“只見老婆子們拿了鐵爐、鐵叉、鐵絲來”。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在寒冷的日子里,有時人們會把火盆放在餐桌下,圍著暖意用餐,如《金瓶梅詞話》崇禎本一幅插圖中描繪的情景(圖7),餐后情人依偎,清月入扉,夜色中烘腳賞月,兩情氤氳,麝煤熏香,月光照亮積雪,雪上月徘徊,火爐暖人心。(未完待續(xù))

    圖7《金瓶梅詞話》崇禎本木刻插圖

    引用書目>>>

    《中國家具》。Beurdeley.Michel.1979年。東京、紐約和舊金山。講談社國際出版社

    《石頭記》(《紅樓夢》)。曹雪芹

    《德印閔齊伋六色套印西廂記版畫》。元代。王實甫撰。DittrichEdith(德國)編著。1977年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彩色珂羅版特制紙影印。1函1冊

    《八代遺珍》。美國納爾遜美術館和克里夫蘭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八代遺珍”畫展的圖錄。1980年。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探索中的冒險:漢代拓本與商代青銅器》。Fairbank,Wilma。1972年。哈佛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典文學版畫選集》2卷。傅惜華。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古本戲曲叢刊初集》。1953。商務印書館。上海年

    《正倉院的寶藏》。JiroHarada。東京。朝日新聞社。1960年

    《中國古建筑的歷史與發(fā)展》。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1986年會刊。北京

    《手藝中國:中國手工業(yè)調查圖錄》。魯?shù)婪颉·霍梅爾。(RudolfP。Hommel)。1969年。倫敦/劍橋

    《雍正妃畫像》。黃苗子。《紫禁城》。1983年第四期載

    《金瓶梅詞話》崇禎本

    《考古》。1961年第8期。《上海市盧灣區(qū)明潘氏墓發(fā)掘簡報》上海文管會

    《正倉院院藏家具》。KimuraNorimitsu?!度毡久佬g》。1990年11月刊

    《日本傳統(tǒng)家具》。KoizumiKazukoAlfredBirnbaum譯本。1986年。講談社國際出版社。東京/紐約

    《中國文人繪畫、書法與案物》。PaulMoss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博特拉大學熱帶森林與林產(chǎn)品研究所(INTROP)今日宣布,經(jīng)過10年研究,該研究所發(fā)現(xiàn)了以油棕樹干改良而成的木材可替代現(xiàn)有的木材,供家具業(yè)及建造業(yè)使用。
    “我們也研發(fā)了一個名為‘6步生產(chǎn)方法’(6-StepProcessingMethod)創(chuàng)新的處理油棕木方式,這將提升我國木材業(yè)的品質,以及有效地改良與生產(chǎn)高素質的油棕木。這無形中也解決了我國業(yè)面對的問題及提升其競爭力。”
    熱帶森林與林產(chǎn)品研究所的艾迪蘇海米博士今日在大馬木材工業(yè)局總監(jiān)拿督賈拉魯丁及所長潘麗達博士陪同之下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向媒體如是表示。他也是這項發(fā)明的主要負責人。
    他說,以往木材業(yè)者都非常依賴森林的樹木,但重植森林的過程非常漫長,所以為業(yè)者制造了不少麻煩。
    如今他們發(fā)現(xiàn),油棕樹干內(nèi)無用的殘渣只要經(jīng)過新發(fā)明的處理木材方式,便可改良成品質優(yōu)良的木材。
    “以往的處理油棕木方式需耗時32.7天,但我們發(fā)明的新方式只需耗時3.7天,足足節(jié)省了接近10倍的時間。此發(fā)明也讓油棕木成為木材業(yè)市場另一個選擇?!?br>他表示,這項發(fā)明也將讓人類減少使用森林的樹木,以減少采伐森林。
    閱讀全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