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原木家具的分類\巴布亞新幾內亞已經成為我國闊葉材原木進口的最大來源地
還有一種分類,原木家具可分為純原木家具和現代原木家具兩類。純原木家具一般不采用類似釘子合頁之類的現代金屬非金屬配件,而是僅采用高超的拼接和雕刻等家具工藝來制作,力圖表現*原始和*簡樸的木材狀態(tài),表達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生活理念。菲凡家具做的原木家具一般是純原木家具。而現代原木家具則是以拼接和雕刻等技術為主要加工工藝,輔助現代金屬非金屬配件加工制作而成。
說到原木極簡風格,就不得不說一下如今很流行的日式家居風格了。從整個家居的風格來說,日式風給人的感覺是很簡約有序的。
這種風格不推崇豪華、奢侈,而以淡雅節(jié)制為重點,更加重視其實用功能。因此,我們在布置原木極簡風格的家居時,可以參考一下日式風格。
從色彩上來說,原木極簡風格的家居裝修在很大程度上是體驗木頭的原本顏色,所以在色彩選擇上會選擇大面積的原木色,然后在配以白色、大地色、淺灰色、米色等素雅的顏色。
在搭配上,原木極簡風格是*適合田園風格的裝飾,布藝、燭臺、盆栽等的家居裝飾品都是非常不做的選擇。
在家具的選擇上,首選就是原木材料的家具。原木家具在色彩上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把家具的色彩做舊,另一種是保持木材的原色。在這里小編更建議大家選購保持木材原色的家具。
在燈具選擇上,簡約不奢華的燈具是符合原木極簡風格所推崇的簡約理念。所以小編推薦大家試用美的照明的產品,極具現代簡約風格,低調不奢華,可以搭配不同的裝修風格。
根據國家林業(yè)局政府網發(fā)布的數據分析,去年巴布亞新幾內亞原木出口總量為299.9萬m3,其中86%出口中國,10%出口印度,3%出口日本。目前,巴布亞新幾內亞已經成為我國闊葉材原木進口的最大來源地,并且也是我國最大的海運木材來源地。
事實上,想讓家具常保亮麗、長期使用,平時的清潔保養(yǎng)工作就不可少,否則一旦出現大損傷時,那可就是個大麻煩了。但是,只要注意以下幾項原則,原木家具的保養(yǎng)工作可以做得既輕松又簡單。
一、注意擺設位置
原木家具應避免放置在除濕機旁,以及可照射到太陽的地方。
二、避免液體常留表面
若原木家具的表面是未經特殊處理,那么長時間駐留的水、酒精等液體會使家具留下白色痕跡。因此當家具表面有液體存留時,必須立即擦拭干凈,保持干燥。
三、定期清潔與保養(yǎng)
你所購買的原木家具是否應采取上油或打蠟等保養(yǎng)方式,在購買家具時,必須向商家詢問清楚。如果是采用打蠟保養(yǎng)的家具,在選購蠟時,最好選擇濃度高的固態(tài)蠟,它可以填平家具上的小缺陷。此外,噴霧蠟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千萬不要兩者一起使用,否則會使得家具表面一片模糊,不再光亮。小地方多用心對于新家具,人們總有一份迎新的心情,但是就原木家具來說,還要多一份細心呵護。
四、要防止灰塵
一般用紅木、柚木、橡木、胡桃木等制作的比較高檔的原木家具都有精美的雕花裝飾,如不能定期清潔除灰,細小縫隙中容易積灰影響美觀,同時灰塵更是讓木制家具迅速“變老”的殺手。
五、要保持滋潤
原木家具的滋潤不能靠水分來提供,也就是說不能光用濕漉漉的抹布簡單地擦拭,而是應該選用專業(yè)的家具護理精油,它蘊含容易被木質纖維吸收的天然香橙油,可鎖住木質中的水分,防止木質干裂變形,同時滋養(yǎng)木質,由里到外令木質家具重放光彩,延長家具的使用壽命。
六、要避免陽光直射。如果精美的原木家具一直暴露在日曬之中,容易局部褪色,木質過于干燥,容易出現裂縫。
N海都記者陳晉
海都訊近日,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向仙游紅木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發(fā)出一封信,建議紅木企業(yè)對員工降薪,主要是針對木工。昨日,記者向仙游紅木行業(yè)協會求證得知,確實有降薪一事。那么,為何紅木行業(yè)員工要被建議降薪?今年仙游紅木商的經營情況如何?記者就這些問題做了調查。
降薪通知僅針對會員單位
據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發(fā)出的信件內容,紅木家具行業(yè)受宏觀經濟影響,市場行情走低,仙作紅木產業(yè)發(fā)展進入理性回歸和優(yōu)勝劣汰的調整時期。為促進仙作產業(yè)的結構優(yōu)化,加快轉型升級,建議行業(yè)員工工資作適度調整:木工降25%、雕工降30%、刮磨工種降25%、磨光工種降15%比較理性,這也符合紅木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與仙作紅木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對此,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一知情人士證實,確有此事。仙游紅木協會一知情人士也表示,協會也有收到這封信,但信件只針對行業(yè)協會的會員單位,且降薪也只是作為一種建議。
對于為何要調整紅木工的薪資,仙游紅木行業(yè)協會知情人士說,今年紅木銷量走低,尤其是紅木家具銷量低迷,而紅木工的工資高漲,導致不少企業(yè)經營壓力增大,降薪是為促進企業(yè)良好發(fā)展。
高級紅木工日薪漲到400元起
2013年,仙游紅木行業(yè)出現高速擴張,全縣紅木商家達到4000多家,而人工成本的上漲幅度更是驚人。
據當地一家紅木商透露,2012年,普工工資每天為80元至85元,2014年上漲至90~95元/天。而根據工種和熟練程度不同,高級木工的費用從280元/天,漲到了350元/天。而如今,高級木工的日薪至少400元起,使得原本“一工難求”的情況更加嚴重,許多廠家的經營壓力劇增。
據仙游紅木行業(yè)協會一業(yè)內人士介紹,2015年,仙游紅木家具商的情況并不樂觀,以紅酸枝為主的仙作產品,紅酸枝大料價格每噸仍維持在15萬至20萬元左右,但紅木家具出現了部分滯銷的情況,即使商家打出價格優(yōu)惠,消費者仍持觀望態(tài)度,因此降薪成了最后的選擇。
不過,也有一些業(yè)內人士表示,目前紅木家具價格走低只是暫時現象,今年仙游的紅木市場整體趨勢將會是穩(wěn)定樂觀,6月份后,紅木家具的價格有望回升。
來源:海峽都市報
進境木材疫情風險分析
以目前我國進境木材第一大口岸江蘇太倉港為例,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太倉港分別進境木材845.2萬立方米、887.69萬立方米和559.78萬立方米。太倉局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別截獲有害生物14322種次、10619種次和4321種次,而且口岸截獲的新增有害生物經常出現,僅2017年上半年太倉局截獲散點棘小蠹等全國首次截獲有害生物11種之多。
顯然,從我國木材進口格局以及對真正意義上的外來有害生物風險重要程度來看,江蘇、浙江、山東、上海和廣東等“一帶一路”國內走廊涉及的主要進口地區(qū)無疑承擔了關鍵的疫情傳入風險防控壓力。
我國進境木材疫情風險防控體系現狀與缺陷
我國在進境木材檢疫工作中設置了多道風險防線,一是要求木材進境前必須經過檢疫處理,否則不準入境;二是靠泊前的表層檢疫、中層檢疫、下層檢疫;三是貨物運到碼頭堆場后的堆場檢疫,對堆場檢疫中發(fā)現疫情的木材實施檢疫處理;四是在重要木材進境碼頭實施的林木害蟲監(jiān)測??梢哉f,通過這4道嚴密的風險防線,將進境木材的疫情風險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平,為木材進口的生物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但是,雖然我國進境木材疫情風險防控體系已經較為完善有效,然而仍然存在潛在疫情風險隱患,某種程度上該風險可能導致木材疫情突破層層屏障,在我國腹地林區(qū)定殖、擴散。
經檢疫合格的木材仍具有潛在風險。經檢疫合格的木材,其風險也不可能得到100%的控制。主要原因是檢疫處理無法達到100%殺死有害生物的效果;檢疫查驗也無法保障100%的發(fā)現可能存在的活體有害生物;即便發(fā)現疫情風險,也不能100%找到對應的處理措施。如溴甲烷熏蒸處理可以基本殺滅木材種存在的所有害蟲,然而受具體操作、藥劑品質、監(jiān)管體系、季節(jié)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實際過程中不能完全殺滅所有害蟲的可能性客觀存在??梢哉f,去皮原木、林木病害這兩者帶來的潛在疫情風險要高于檢疫處理風險。
進境木材國內貿易帶來的潛在風險也不可忽視。進境木材在國內貿易過程中的流向可控性較差。在進境木材檢疫監(jiān)管工作中,并沒有專門設置后續(xù)監(jiān)管的環(huán)節(jié),進境木材一旦在口岸完成檢疫并放行以后,理論上可以運輸到國內任何地區(qū)。而事實上很多經口岸檢驗檢疫合格后的木材能夠被直接運輸到林木資源富集的地區(qū)進行貿易加工。在這種情況下,“林木害蟲監(jiān)測”這道防線以及最初進境口岸的天然屏障完全不起作用,進境原木經檢疫合格后長驅直入達到我國重要林區(qū)所在地,一旦攜帶極少量的活體外來有害生物,就存在較高的疫情定殖、擴散的可能性。
進境木材監(jiān)管措施與實施建議
綜合前面對進境木材的分析,針對進境木材監(jiān)管提出以下四條建議:
強化監(jiān)管職能。檢驗檢疫部門強化對進境木材貿易商的監(jiān)管,明確進口木材貿易商在檢疫安全中的責任,實行備案申報制度,要求貿易商準確申報木材流向和用途,是口岸檢驗檢疫部門能夠準確掌握進境木材流向及用途等信息,以及時通報木材流入地檢驗檢疫機構和林業(yè)部門進行風險防控。應加強與林業(yè)部門、市場流通部門、交通部門等多部門的聯合監(jiān)管,共享數據,重點加強對木材進境后衍生環(huán)節(jié)中涉及運輸企業(yè)和加工企業(yè)的監(jiān)管,做好流通運輸生產等環(huán)節(jié)的風險后續(xù)防控。
加強口岸檢疫防控。要加強進境去皮原木風險防控,尤其是北美去皮原木要進行重點的疫情防線防控。一方面,在船舶運載原木卸貨前后密切關注去皮原木的帶皮情況,尤其是高度關注是否有少量單根帶皮超標的情況。另一方面,通過檢疫過程進一步確認風險。即通過檢疫中截獲的蟲量以及蟲體活/死狀態(tài)來初步評估該批去皮原木的總體疫情風險,為實施檢疫處理和后續(xù)防控提供參考。還應著力強化對林木病害傳入風險的認識以及林木病害檢疫的重視程度,建議主要木材進境口岸必須開展林木病害檢疫工作,并納入相關考核,使林木病害檢疫及其防線防控能夠真正貫徹到日常的木材檢疫工作中。并通過疫情監(jiān)測結果,對檢疫各環(huán)節(jié)效能及時進行追溯和反饋評估,對可能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予以針對性強化,從而形成風險防控的口岸閉環(huán)。
設立后續(xù)分類監(jiān)管制度。對檢疫合格后的原木實施后續(xù)分類監(jiān)管,改變當前對于所有進境木材,放行后即可隨意調運的局面。對于未達到處理要求或不存在處理依據,但經風險分析又確實存在潛在疫情風險的木材,也可通過限制加工地點或是限制使用方式的進一步消除潛在風險。對存在木質病害的原木(僅指非檢疫性病害),可限制使用用途,例如指定加工為木包裝、造紙等,通過木材加工工藝來降低病害風險。
此外,還要加強檢驗檢疫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口岸一線、主要流向地、重要林區(qū)檢疫監(jiān)管人員的培訓,重點強化在動植檢疫情風險分析、風險管理方面的學習和培訓,使一線檢疫監(jiān)管人員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應鼓勵木材檢疫一線人員進行風險管理的實踐探索和創(chuàng)新,對于可能突破現有規(guī)范的地方,應當在保障疫情防控效果的基礎上,允許小范圍的試點運作,為檢疫人員不斷提升疫情風險管理技術水平提供保障。
繼瑞典科學家成功研發(fā)出透明木材后,近日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宣布他們將一塊木頭中的顏色和化學物質分離出來后獲得了一塊透明的木頭。經過測試發(fā)現,這種材料比玻璃更加堅固、絕緣性能也更好,同時其生物降解性也優(yōu)于塑料。研究人員胡良斌(音譯)表示:“我們非常驚訝這塊木頭怎么能變得透明?!?/p>
研究人員首先將木頭放到沸水中煮大約2個小時,并添加了氫氧化鈉和其它化學物質。這種方法可以去除木頭中的木質素(木質素的分子形成了木頭的顏色)。隨后他們在木塊上倒上環(huán)氧樹脂,這樣可以將木塊硬度提高四到五倍。
這種經過處理的木材還具有一大特性,其保留了樹木的原始結構和輸送養(yǎng)分的天然通道。這些微小的通道可以像給樹木輸送營養(yǎng)素一樣傳遞光線。胡良斌表示:“傳統(tǒng)的木材會使照射進來的光線散射,但如果使用這種能產生波導效應的木材蓋房子,將能讓更多光線照進房間?!?br>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